-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2011年12月,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2012年12月《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流域概况
1.1??自然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河道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干流河道长786千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千米。与其他江河比较,黄河流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534.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水资源相对贫乏,且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62%的水量来自兰州断面以上。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天然输沙量达16亿吨,多年平均天然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黄河泥沙来源具有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90%的泥沙来自中游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7~10月份来沙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0%。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千米,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17.4%,输沙量占黄河总沙量的62.8%,其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输沙量占全河粗泥沙量的72.5%。
近20年来,由于降雨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黄河来水来沙量、汛期来水比例、汛期有利于输沙的大流量历时和水量明显减少,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
(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巨量泥沙来源于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侵蚀强度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6%)。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8000吨的极强度水蚀面积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侵蚀模数大于每年每平方千米15000吨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黄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生境类型,沿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群落。黄河作为联结河源、上中下游及河口等湿地生态单元的“廊道”,是维持河流水生生物和洄游鱼类栖息、繁殖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河流域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 (3)下游河道形态独特,历史上洪水灾害突出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自然特性,造成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抬高,使河道高悬于两岸黄海淮平原之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状黄河下游河床高出背河地面4~6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成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下游“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千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势游荡多变。两岸大堤之间滩区面积约3154平方千米,有耕地340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维修电工实训大作业答案.pdf
- 入党志愿书(全电子版)-空白.pdf VIP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内感受功能评估工具的结构、内容与心理测量特性:基于COSMIN和ICF的Scoping综述.docx VIP
- 310页2025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热点问题预测逐字稿.pdf
- 高中英语选修7词形大转换Unit2修改版.ppt
- 金相显微镜BX41M-ESDBX51BX51MBX61BXFM.PDF VIP
- 新-七年级下册的sectionA unit5_why_do_you_like_pandas_课件--新.ppt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docx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