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与第1染色体主效QTL定位 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和意义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与讨论 致谢 1 2 2 3 3 4 4 5 6 高感灰斑病植株 玉米灰斑病( gray leaf spot,GLS)是由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一种玉米叶片病害,该病使叶片损伤和凋萎导致光合组 织丧失功能,最终引起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其引起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的可达60%~80% 甚至绝收。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对玉米抗灰斑病的遗传性状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是受数量性状控制,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玉米抗灰斑病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定位研究,发掘出较多的抗病QTL,但这些QTL一致性差,目前仍不能明确玉米灰斑病主效抗病QTL数目和位置。 本研究利用RIL群体,采用BSA法,筛选抗病基因连锁标记,并进一步进行玉米第1染色体主效抗病QTL定位,以期明确第1染色体上主效QTL所在的区间,为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技术路线 田间种植掖478与齐319构建的RIL群体 病原菌培养 田间接种鉴定 鉴定结果分析 RIL群体DNA提取 组建BSA池 SSR标记分析 抗病连锁标记分析及玉米第1染色体上主效抗病QTL定位 明确玉米对灰斑病抗性遗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感病自交系掖478和抗病自交系齐319为亲本杂交,构建的包含 300个家系的RIL群体。 1.2 田间设计 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行长4m,行距60cm,每行定苗17株。 1. 3 病菌培养 采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培养基,在24-25℃培养, 暗培养7天。 培养基配方 成分 含量 玉米叶粉 4g CaCO3 0.5g 琼脂 4g 蒸馏水 250mL 灰斑病菌落 玉米灰斑病分生孢子 1. 4 RIL群体的接种与鉴定 接种 用无菌水将平板中分生孢子洗下,于玉米植株喇叭口期(9~11叶),用喷嘴处装有20mL注射器针头的手提式注射器接种。针头从植株喇叭口处平行插入,将菌液注入植株叶心中,按10mL/株接种全部单株,每个株行接种10株。 鉴定 于玉米乳熟期(接种后30~40天),每间隔5天,调查发病趋势与级别。每个株行选取5株,每株选取棒三叶及两片感病较重叶片共5片叶,田间目测叶片病斑覆盖度即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 当感病亲本掖478叶片病斑覆盖度达30%以上时,视为鉴定有效。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图: 1级(≤5%) 3级(6%~10%) 5级(11%~30%) 7级(31%~70%) 9级(≥71%) 叶片DNA提取采用CTAB法 SSR分子标记分析采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 1. 5 DNA提取及SSR分子标记分析 1. 6 数据处理 运用Microsoft Excel应用程序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1 RIL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2.2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 2.3 玉米第1染色体上主效抗病QTL定位 2 结果与分析 将RIL群体田间表型鉴定结果做正态分布图,经正态分布的偏度和峰度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这可推断玉米抗灰斑病是由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RIL群体灰斑病正态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检测结果 2.1.1 RIL群体的抗病性表现特点 2.1 RIL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 性状 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发病 3.7867 1.6569 0.4108 -0.0276 按照灰斑病抗病等级评价标准,通过对300个RIL家系的表型鉴定分析得到,高抗家系占4.7%,抗病家系占44.3%,中抗家系占32.7%,感病家系占14.6%,高感家系3.7%。进一步发现群体中出现了超亲遗传的个体说明选择的双亲在灰斑病抗性方面或者不是极端类型,或者具有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存在。 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曲线 RIL群体抗感病分布比率 2.1.2 RIL群体对灰斑病的抗性遗传 将RIL群体的表型鉴定结果用分离分析软件分析,根据AIC值最小的模型为最适合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的抗性可能是由3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基因控制,其遗传率高达91%,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 将均匀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309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在两个亲本间存在多态性,且扩增条带清晰的103对引物,多态性引物占总数的比例为33.3%。每对SSR引物在亲本间扩增出一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的大小从20bp到600bp不等。 2.2.1 亲本多态性引物筛选 2.2 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分析 2.2.2 BSA池构建及抗病连锁标记分析 根据2012—2013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12J9_1-室外工程.docx VIP
- 儿童退烧药课件.pptx VIP
- 注册计量师考试 2024年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最后两套卷-A卷(答案及解析).pdf VIP
- 外研版(2025)必修第一册Unit 1 A new start (Developing ideas)课件(共3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5贵州凯里市公开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5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染料化工项目经营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DBE项目创业投资方案.docx
- 中篇-治疗篇-第四章-脊柱病证推拿-第一节-概述课件.ppt VIP
- 退烧药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水环境服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