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工陈德宝的竹鼠养殖路
农民工陈德宝的竹鼠养殖路
在一座起伏的山腰间,两座青灰色的水泥墙房子不同于其他民居,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坐落在甘溪乡坪望村大寨组陈德宝的竹鼠养殖圈舍。
陈德宝1981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在家随父母干了几年农活,那时的他觉得在家干点传统农活赚不到钱,于是只身“下海”。
打工的生活并非他曾想的那么休闲自在,除了增长些见识外,他并没有找到更多的钱。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陈德宝随洪流般的农民工队伍从广东返乡,在回家的路上,几年中打工的场景在他脑海闪过,几多酸甜苦辣让他回味,他决定回家创业。
究竟干什么?陈德宝是没有定数的。一天他在后山上玩,一只当地人叫作“竹溜”的小动物从他眼前逃窜而过,这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回家后查阅资料得知,人们所说的“竹溜”书面上叫做竹鼠,是穴居动物,爱吃竹根,肉肥嫩细腻鲜美,肉质细腻精瘦,味极鲜美,为野味上品,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有“天上斑鸠,地下竹溜”之说。其肉还可入药治病,其皮是制裘的好原料,真可谓全身都是宝。他有了一个念头:如果能把野生“竹溜”家养,进行规模化养殖定是一条致富路。于是他连续几天上山挖洞寻找得30多只竹鼠在家驯养,他视之如宝贝,对其悉心照料,用玉米和米饭给它们吃,不到一年,小竹鼠就繁殖发展到100多只。“那年竹鼠销售价格也很乐观,每斤可买80元。而且是老板开车上门来收购。”陈德宝说这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几年中,陈德宝的竹鼠最多时达到350多只……然而,2010年初一场凝冻天气来袭,气温降到3摄氏度以下,冻死了200多只竹鼠,造成2万多元的经济损失,给他当头一棒的打击。他明白遇到困难要冷静理性,他想到竹鼠是在土洞里生活,土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犹如一个天然的空调,显然自己这过于简陋的圈舍如不改造,今后还会遭遇类似损失。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他在乡里的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对圈舍进行升级改造,买来了泡沫嵌在圈舍内侧保温,并购来了两台空调,让竹鼠处于恒温下茁壮成长。
陈德宝介绍,“竹鼠繁殖很快,一年要生产4胎,每胎3至4只,一胎最多的可产6只。”现在陈德宝的圈舍里能繁母鼠有50只,仅今年来就已繁殖了50多只小崽。
目前,存栏的竹鼠有150只,如今上涨到每斤200元,一些贵阳、凯里等地的客商纷纷上门抢购。从养殖竹鼠以来,陈德宝到底赚了多少钱他也不知道,因为他买竹鼠的的钱都用于改造竹鼠圈舍和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上。他目前已经投入了13万元用于建设圈舍。“竹鼠养殖的收入是可观的,我还要不断壮大养殖规模,今后带领乡亲们也来养殖竹鼠或发展其它特种养殖。”陈德宝语气坚定,信心十足。的确,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村民正在探索致富路子,与他同一个寨的李大忠从武汉引进1000多只白玉蜗牛进行试养,并按照每公斤108元的价格与武汉国力现代农业公司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
竹鼠越来越多,陈德宝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陈德宝与他的“金元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