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眼睛与眼镜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睛和眼镜 5.4 眼球由哪几部分组成? 一、眼睛的结构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通往大脑的神经 虹膜 瞳孔 晶状体 角膜 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视网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瞳孔相当于光圈。 相当于一个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 角膜 → 瞳孔 → 晶状体 → 玻璃体 → 视网膜 → 物像 → 光敏感细胞 → 视神经 → 大脑,产生视觉 · · · · · · 物距:U 像距:v A B A’ B’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点,叫做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的地方。 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点,叫做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眼    睛  照  相  机  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 创新探究: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2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明视距离,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1、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短; 3、不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也不同; 2、远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长。 四.眼镜的度数和焦距是什么关系?二者如何换算? (1)、透镜焦度: (2)、眼镜的度数: (3)、眼镜的度数=(1/f)×100 (焦距的单位一定要用“米”) 远视眼镜的度数用正数来表示,近视眼镜的度数用负数来表示。 焦距的倒数,Φ=1/f,单位:m-1 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 自1996年我国将6月6日确定为全国“爱眼日”以来, 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上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其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达70%,而大学生高达76%,这说明绝大多数的近视眼是在儿少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关注眼睛健康,要从小做起,保持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 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 哪些环境因素可以造成学生的视力不良,特别是造成近视眼?  1.看书时间过长;  2.看电视时间过长; 3.玩电脑、上网时间过长; 4.光线不好; 5.课桌椅不合适等; 6.不注意用眼卫生; 7.不对眼睛进行自我保健等。 无论是近视,还是远视,尽管看不清物体,但仍能看得见,如果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和视神经等部位受损,都可能导致失明。据调查,我国因各类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就多达400多万人,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患者,一旦把损坏的角膜切除,换上一个健康的角膜,他们就会重见光明。然而,我国角膜材料来源十分匮乏,每年只能给约700位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在他去世时,留下了捐赠角膜的遗言,使他对盲人的一片爱心得以延续,为我们做出了关爱残疾人的榜样。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