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_4_7_9_20_32_171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
北京市杨庄中学 荣卫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结合“跨越式”课题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以及所任班级网络环境下人手一机的教学优势,我对教材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与加工,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将“跨越式”课题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教学活动,转变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 1.教学内容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 同时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模式和方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切入点之一!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作为教学重点,对两边和一边对角条件的探究作为教学难点。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几何画板”软件,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学习热情高,主动探究意识强,课堂参与主动、积极。
3.教学策略
选择建构理论中支架式教学策略,通过搭建梯度恰当的问题脚手架,引导教学的进行,从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进行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获得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4.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式与自主探究式相结合教学方式。在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可能的条件时,采用引导发现式,及时点拨,明确结论;在探究哪三个条件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时采用自主探究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5.媒体资源的运用
本节课所使用的媒体资源主要是网络计算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分别表述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
(2)学生自主寻求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与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经历观察、推理、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领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旦联欢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就以这个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元旦联欢会,为活跃气氛,班委会想让班级每个同学自制一个小彩旗,可怎样才能使全班的彩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呢?
设计思路:
由学生尝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怎样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可能会提出:测出参照小旗的三条边的长度,或量出三个角的度数,或测量一条边、一个角的方案等。对于这些方案教师不急于评价,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案的共同特点:都是先通过已知三角形的边、角的条件画出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不同点是所需条件的个数不同。学生的思维在此产生碰撞:谁的想法可行呢?要使两个三角形全等到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方向,引出课题。
?
环节二: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的想法,提出:
问题一:要画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至少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此问题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利用“几何画板”作图探究,举出反例来说明已知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画出尽可能类型的反例,并引导学生将举出的反例进行分类,初步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为下一步已知三个条件画出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打下基础。
教师利用教室网络控制系统展示学生画出的反例:
一个条件:
两个条件:
?
?
?
?
?
?
教学预想: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根据问题的研究进程,学生会想到:是不是已知三角形六个条件中的任意三个条件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已知三角形全等呢?进而过渡到:
???问题二:给三个条件画三角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