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说明
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 湘湖路-亚太路 工程
初步设计修改说明
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湘湖路~亚太路)工程于2010年10月19日进行了初步设计审查,并于2010年11月17日进行了由萧山区政府召集的专题会议。根据萧发改纪要(2010)100号《风情大道南伸(湘湖路~亚太路)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风情大道改造及南伸工程专题会议纪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包括:
一、道路平面设计
1、湘湖路至休博园西大门出地段与本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设计取消工程北起点与湘湖路沟通的东接线与西接线,起点段道路线形进行了优化。
2、公交停靠站改设在辅道上,分别设置于南环路、崇化路、南三路、南四路、南五路、南六路、亚太路路口,共7对。
3、南三路节点由风情大道主线上跨南三路调整为风情大道主线下穿南三路、辅路与南三路平交的交叉方式,以改善周边地块的景观效果、提升周边地块的开发价值。同时经规划部门同意,将规划南三路往北移动80米,以利于金西河的布设,本方案按初步设计的方案五改河,同时将本路线上的第二横河桥河道填掉,道路西侧填河路段将变为可开发土地,约5.6亩。
4、为了与远期快速路的衔接,本次设计共设置了7处出入口。
根据最新规划,南四路、南五路由十字交叉改为丁字交叉;南五路由灯控平交口改为右进右出;南六路由右进右出改为灯控平交口。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结合远期南环路、亚太路下穿以及近期南三路的下穿,对本工程全线的纵断面设计标高进行了优化调整。
1、起点段为保证湘湖路北侧隧道埋置于水面下,将起点的标高降低2米,坡度变缓。
2、根据港航处的要求,除石岩沿山河通航净空按3m控制外,其余均按不通航控制。故本次设计石岩沿山河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抬高了1米左右。
3、南环路、亚太路近期拉坡按平交方案实施,远期预留风情大道主线下穿方案。
4、南三路段由跨线桥改为下穿隧道,故对该段纵断设计标高进行了适当地调整。
三、 桥梁工程设计
1、 桥面纵坡
根据道路纵断面调整,跨河桥梁标高作相应调整,石岩沿山河梁底抬高1米。
2、桥梁布跨
由于南三路跨线桥改为风情大道下穿南三路,第二横河桥取消,增加主线金西河桥。桥梁形式见下表:
桥名 中心桩号 布跨m 上部形式 下部形式 黄家河直河桥 K9+602.41 3x13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严家埭直河桥 K10+039.73 3x16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金西河改河桥 K11+034.114 3x25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第四桥横河桥 K11+298.61 20+25+20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石岩沿山河桥 K12+021.29 13+16+13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十字江河桥 K12+721.99 13+16+13 空心板梁装饰 桩柱墩重力式台钻孔桩基础 注:梁底净空及通航要求应由农水部门提供书面依据。
3、下穿南三路U型槽方案设计
本次风情大道上跨南三路跨线桥方案改为下穿南三路,采用暗埋段车行通道、及敞开段U型槽设计。设置范围: K10+420~K10+715 敞开段U型槽 / K10+715~K10+825 暗埋段车行通道 /K10+825~K10+940 敞开段U型槽 。
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采用钻孔桩抗浮。
施工采用明挖法,围护结构为钻孔桩+水泥搅拌桩。
四、隧道工程设计
考虑到下穿湘湖段隧道与西山隧道同步实施,故隧道北侧不考虑与地面湘湖路相接,仅考虑与下穿湘湖段隧道直接连接,同时考虑到道路与山体间地面的综合利用,故原设计北侧U型槽部分全部改为大开挖隧道,结合景观,隧道顶面覆土绿化。根据此设计思路,隧道对北侧进行了较大设计调整: 1.原U型槽段取消,北侧主线明挖隧道桩号为:K8+220~K8+320;
左分离明挖隧道桩号为:K8+220~K8+310;
主线山体隧道桩号由K8+360~K8+800调整为K8+320~K8+800;
左分离山体隧道桩号由K8+360~K8+770调整为K8+310~K8+770; 2.基坑围护:基坑开挖深度加深约2m,围护桩桩径加大至1000mm,止水帷幕改为三轴水泥搅拌桩,同时增设了裙边搅拌桩加固以确保每个工况下围护结构的变形。
3.由于原设计湘湖隧道与西山隧道为两座独立隧道,先调整为一座约两公里长城市二类隧道,相应的通风,消防,照明等营运设施需统一考虑, 相应数量有所调整:纵向射流风机由12台(每座隧道三组,每组两台)调整为24台(每座隧道六组,每组两台)。考虑到消防的要求,在北侧大开挖施工段设置一紧急人行疏散通道,与地面相连。
由于机电设备调整,电力负荷估算
电力负荷运行费用分析调整如下:
按用电元/度计算,电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