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出现与陶器的发明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饮食习俗的基本结构。到原始社会末期,弓箭、车、船等工具已经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旱地农业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稻作农业区,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为主的渔猎、游牧区并形成了相应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民俗体系。 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汉末以前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末以后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绝大多数至今仍沿用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如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此时已初步定型。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巫术,如算命、看相、风水等术数,至宋时得到广为传播。辽、金、元三代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逐渐被汉族同化,开始遵行汉族风俗。岁时节日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各种民间娱乐游戏、民间信仰等在明、清时期基本已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中国民俗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因为旅游有利于民俗资料的采集和保存、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一定会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这么说对吗? 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民俗对旅游 旅游对民俗积极作用 旅游对民俗消极作用 民族民俗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族民俗丰富了旅游活动 民族民俗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民族民俗有利于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采风问俗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旅游有利于民俗资料的采集和保存 旅游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旅游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旅游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对民俗传统文化的冲击 腐朽生活方式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相互作用 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民俗旅游就是人们以探求和体验异族异域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民俗旅游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民俗旅游具有神秘性、审美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容性、多样性、乡土性、参与性等特征。 理 解 民俗旅游的概念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从目前进行民俗旅游的人次、规模看,此类型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 消遣 观光型 参与型 考察型 娱乐型 娱乐性民俗旅游能增强旅游接待地的吸引力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杂技、灯会、放风筝 又称“体验型”,近几年飞速发展。如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游,西双版纳的泼水节。 此类型旅游人数、规模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层次较高。 购物型 主要包括民间工艺品、文房四宝、土特产品、民族服饰。 民俗旅游的类型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民俗旅游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是国外了解中国各地的窗口,也是中国各民族、各地区迈向世界的通道。同时民俗旅游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各地的经济建设步伐,如’95中国民俗风情游。 民俗旅游已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并称中国旅游的三大支柱。 民俗旅游的重要性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新鲜感 1 奇特感 2 快乐感 3 美感 4 民俗旅游资源是那些凡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风土人情的统称,它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 吸引力基础: 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山西旅游以人文旅游为主,主要旅游景观以大院民居、寺庙宫观、古城镇、古村等居多,目前的民俗旅游活动主要是参观静态的旅游资源。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山西将打造出一个三晋民俗主题文化园,着重展现三晋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展多项民俗演出。如:舞狮、旱船、背棍、伞头秧歌、威风锣鼓、哑老背妻、渔瓮戏海蚌、跑竹马、倒悬花鼓、小车舞等极具山西地方特色且观赏性、娱乐性很强的节目演出;另外还可开展挠羊赛、推小车等竞技活动,让游客充分参与。 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利用传统及现代民俗活动,推出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及线路 实地参观和考察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旅游饭店正逐渐成为推广民俗风情活动的中心 如云南大理的三月街、云南石林的火把节、贵州的蜡染艺术节、哈尔滨的冰雪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以及民族服饰、礼仪和民间竞技活动等。 如北京景泰蓝厂、天津杨柳青百年画社、上海玉石雕刻厂、苏州刺绣研究所等。 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民俗庸俗化,如有些地方名为弘扬民俗文化,实为地格调的猎奇。 民俗旅游项目(节目)过于艺术化、舞台化、有些失真。 盲目上马,重点复制,粗制滥造,如民俗村在全国一哄而上。 民俗风情中人造景点的建设规模过大,可以追求“大而全”。 轻真重仿,如江苏吴江同里镇、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 参与性项目少,而供人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 2024《拔高训练之50类题型精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df
- 罗道病课件文档.ppt VIP
- T∕CACM 1021.89-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鸡内金.docx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 T/BGEA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秋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doc VIP
- CATIA自由曲面教程教程分析.doc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