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炎帝故里及其旅游品牌的打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炎帝故里及其旅游品牌的打造

《漫谈炎帝故里及其旅游品牌的打造》 (内容提要) 本文分为炎帝故里在高平、炎帝与大禹、炎帝与禹羌、努力打造炎帝故里旅游品牌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史籍有记载、境内有遗迹、民间有传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高平市作为炎帝故里的论据较为充分。   第二、三部分将炎帝与大禹、羌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炎帝和大禹均以其具有的“民本思想”而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利而世世代代受到人民尊崇、景仰,炎帝是羌族的祖先,大禹是羌族的后代,炎帝与大禹同宗同源。   第四部分对如何打造炎帝故里旅游品牌提出建议。并希望炎帝故里高平和大禹故里北川在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两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史志办主任 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常务理事 谢兴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学会会员 2004年7月23日 漫谈炎帝故里及其旅游品牌的打造   今年1月收到山西省高平市文化旅游局寄来的山西省高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先秦史学会将于2004年7 月召开“山西高平炎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预备通知后,向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宫长为先生索要有关资料, 宫先生给我寄来了由山西省高平市炎帝故里开发管理处编辑的《炎帝史料掇拾》一书,阅后对炎帝及炎帝与高平的关系、高平市现存有关炎帝的文化遗存有了一些了解。加之北川是“大禹故里”,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进行大禹文化研究,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史志研究工作, 也忝列于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于2002年编辑出版了《九州方圆话大禹》,对于宣传大禹故里北川、推动大禹文化研究发挥一定作用。由于炎帝文化与大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炎帝故里在高平”、“炎帝与大禹”、“炎帝与禹羌”、“努力打造炎帝故里旅游品牌”几个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指正。   一、炎帝故里在高平   1、史籍有记载。南朝梁沈约《宋书》载:“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有盛德。致大火之瑞,嘉禾生,醴泉出。”南朝萧绎《金楼子》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生炎帝。人身牛首,有圣德,以火承木。都陈,迁鲁。嘉禾生,醴泉出。在位百二十年。”南朝任肪《述异记》云:“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亦名药草山。山上紫阳观,世传神农于此辨百药,中有千年龙脑。”西汉孔安国传:“太原,高平曰太原,今以为郡名。”北宋王存等所著《元丰九域志·随州》载:“神农庙,在厉乡村,《郡国志》云:厉山,神农所出。厉山庙,炎帝所起也。”南宋罗泌《路史》云:“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生而九井出焉。初,少典氏取于有乔氏,是曰安登,生子二人,一为黄帝之先,袭少典氏。一为神农,是为炎帝。炎帝长于姜水,成为姜姓。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轩辕世兴,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参卢之后,政衰,其国浸削,至春秋时为晋之附庸焉。”《墨薮》载:“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知行时令。”(《穗书》、《书断》均有类似记载)晋代程玑《上党记》云:“神农庙西五十步,有石泉二所,一清一白,味甘美,呼为神农井。”北魏《风土记》载:“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山有古城遗址,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后汉书·郡国志》载:“羊头山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右有散盖。即神农尝谷之所也。”北宋《太平寰宇记》载:“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 下有神农泉, 山东南相传为炎帝陵,石 (井壁)尚存。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嘉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仲春上甲日致祭。”明代《山西通志》卷五载:炎帝神农庙,高平市有二,一在“县北三十五里故关村羊头山上,元初徙建山下坟侧”。《潞安府志》载:“世传神农尝谷于此(指百谷山)。百谷山北齐武平四年 573 创建, 以祭祀神农。”《泽州府志》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神农城:城北四十里羊头山田氏嘉谷,按寰宇志祀曰:‘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后魏风记云,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泉,上有古城遗址。”清《高平县志》载,旧志云:“上有石状如羊头……相传山东南为炎帝陵,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现石桌尚在。”“羊头山乃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古城下60步,有二泉,左泉白,右泉清,侧有井,谓之神农井,……在神农泉下,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