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书》的传本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宋刻本《尚书》 《春 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 《孟子·离娄》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礼记·坊记》也言及《鲁春秋》,似乎《春秋》又是鲁国史籍的专名。 《春秋》的编写 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 孟子说过:“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汉代董仲舒、司马迁、桓宽等也认为孔子作《春秋》。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惑经篇》中举出12条理由来,对孔子作《春秋》说表示怀疑。 作为史书的《春秋》 《春秋》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它所记鲁国十二公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校,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 “春秋笔法” 《左传·成公十四年》引“君子曰”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 晋代杜预由此而发挥,认为褒贬劝惩,自有义例。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但从全书来看,这种发挥牵强、牴牾之处甚多。所以宋代郑樵说“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者也。” 历代对这种属辞比事、一字褒贬笔法的宣传和阐发,使得史学家、文学家在写作时重视用词造句。强调褒贬讽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春秋》的文学特色 《春秋》语言上极为精练。如:“(僖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它以叙事为主,与《春秋》相互发明;《公羊传》、《谷梁传》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的影响 孔子说:“吾欲载之空言,未若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微言大义:“天王狩于河阳”。 中国古代的“良史”传统。“实录”和“褒贬”。 古代的史书和小说创作。 《春秋》传本 现存旧注本以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为最早,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本30卷。 新注本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宋刻本春秋传序 * 母题 * * 原始歌谣 * 劳动歌谣 * 祭歌和咒语 * 图腾 * 爱情歌谣 甲骨刻辞 文字是文学的载体。尽管在远古的陶器上发现一些记号,人们认为这可能是原始的文字,但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仍要算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本世纪学术界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商代人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这许多占卜记录,沉埋地下数千年,19世纪末开始在殷墟出土。1898年,学者王懿荣从药材商那里得到一批甲骨,他辨认了上面的刻画,意识到这是一种古文字。甲骨文从此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以此为材料来展开文字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热点。 仰韶出土陶盆 仰韶出土陶盆 马家窑出土陶盆 河姆渡出土陶盆 半坡出土陶片 甲骨文的文学价值 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誓辞、命辞、占辞、验辞四个部分。 体现了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 因此,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记叙文。 “有虹自北饮于河。” 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铸刻铭文的风气,以商周时期为盛,所以一般所说“铜器铭文”主要是指商周铜器上的铭文而言的。 有铭文的铜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尊等酒器,盘、盂等水器及戈、剑等兵器。 铸器铭文的目的 祭祀 婚嫁 册赏 战功 诉讼 交易 铜器铭文的文学价值 篇幅加长。西周前期的大盂鼎有 291字,小盂鼎有 400字左右。后期的大克鼎有290字,散氏盘有350字,毛公鼎有498字,详细记录了周王对毛公的诰命之辞,可以看作是保留在铜器上的一篇《尚书》,是已发现的商、周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铭文内容丰富,有叙事,有议论,也有抒情。 宜侯簋及铭文 曾侯乙墓出土之战国编钟 《周易》 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作八卦,对此西汉前无异议。东汉马融及唐孔颖达则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但今人据《周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与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经是西周末年卜筮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传则产生于战国和秦时。 《周易》的内容 周人占筮的范围很广,包括祭祀、战争、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部队个人防护器材优质教案.doc VIP
- 2025年基于石油企业的价格管理新模式.pdf VIP
- 新教科版(2025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单元测试卷 .pdf VIP
- 2024-2025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优秀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在线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T/CSPSTC 78-2021顶管法管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 2025年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康略高速公路收费运营人员招聘7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VIP
-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作文审题课件.pptx
- 2023新能源风电生产指标体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