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用药护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用药护理

第四节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因此,除了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掌握和熟悉中医的给、用药方法。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一 容器 煎药以沙锅、瓦罐为佳,也可用搪瓷器皿,但忌用铁、铜、锡等容器,以免发生沉淀和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二 用水 古人对煎药用水非常讲究,如常用流水、雨水、雪水等。现多用饮用水,以澄净清洁为原则。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质地 吸水性 和煎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就不许服用。 三 泡药 煎药之前,应先用冷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四 煎药 煎药应注意火候和掌握好时间。一般先用大火 武火 ,待水沸后再改用小火 文火 ,以免水分迅速蒸发,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一般药物,第一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发散类药和芳香性药物,其煎煮时间应比一般药减少一半;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和滋补药的煎煮时间,应比一般药增加一倍。除个别质地厚重、性味滋腻的补益药可煎三次或多次外,一般一剂药煎两次即可。 五 取药 每煎药煎好后,应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药各煎的总取汁量为250ml左右,儿童减半。 六 特殊药物煎法 1.先煎矿物、贝壳类药,如牡蛎、龟板、石膏、石决明等,质重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均应先煎30分钟后再纳入其他药物,以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解毒。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如玉米须、灶心土等,应先煎,取汁澄清,再用此水煎其他药物,称为“煎汤代水”。 2.后入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砂仁、钩藤等,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不宜久煎,应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3.包煎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再入煎。 4.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而造成浪费,应单独煎服,也称为“另炖”。 5.烊化胶质、粘性大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蜂蜜、鹿角胶等,因煎煮时易于粘附于锅和其他药物上,应另行单独溶化,再与其他药物兑服。 6.冲服某些贵重药、细料药、量少的药和汁液性药物,如三七、牛黄、琥珀、沉香、竹沥等,不需煎煮,冲服即可。 7.泡服:某些挥发性强、易出味的药,不宜煎煮,泡服即可。一般是将药物放入杯中,加开水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也有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中药汁液中泡服。 二、中药给药规则 一 给药时间 一般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急性病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候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某些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二 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服中药一剂,急症、高热、危重病人每日可酌情服药2~3剂,或遵医嘱服用;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丸、片、散、膏、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三 服药温度 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透疹药宜热服。 三、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一 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解表类药应温服,服药后应卧床敷被并进热饮 开水或热稀粥 ,以达发汗驱邪的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宜,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 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 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 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 二 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泻下类药一般应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应得泻即止,不宜再服。 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3.服泻下类药后,大便次数增多,并可有轻微腹痛,一般便后腹痛即消失。要注意排泄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对服药后腹泻较重者,应随时观察病情,以免虚脱。 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三 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1.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 2.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3.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