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源自孔孟之乡.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祝传说源自孔孟之乡

梁祝传说源自孔孟之乡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令人销魂,一段流传千古的传说缠绵美丽。在人们以往听到的、看到的梁祝传说,包括小说、戏曲、电影、电视以及有关梁祝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大多介绍说梁祝传说发生在南方。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新婚姻法颁布后,为倡导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梁祝传说经过重新整理和改编,被拍成越剧电影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更是进一步巩固了梁祝传说发生在南方的意识。然而,2003年10月27日在我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的一个新发现,却使大家对梁祝传说有了全新的认识——梁祝传说根源不在南方,而是发生在北方。孔孟之乡——山东济宁才是梁祝传说的真正发源地,是梁祝文化的传播中心。   梁祝故乡在何方   今年新年伊始,文化部在其网站上正式公示的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上,“梁祝传说”赫然由宁波鄞州、杭州、上虞、宜兴、济宁和汝南4省6地共同拥有,并因此成为首批申遗项目中的特例。据山东省民俗学会原会长、山东大学教授李万鹏先生介绍,有关梁祝起源地之争,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而近二十年多来围绕梁祝挑起的争端,更是屡屡进入人们的视野。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全国已发现17处,其中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10处坟墓必有9处假,然而各地都言之凿凿,声称自己是正宗正派。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梁祝的故里究竟在哪里?这一疑问一直萦绕在古今关注梁祝的人们心头。李万鹏先生介绍说,从16世纪开始,关于梁祝籍贯的争议就一直不断。在各地反映梁祝故事的戏曲和民间文艺作品中,梁祝的故乡一直没有得到确定。身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爱情绝唱,而他们的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是民俗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微山发现梁祝墓碑   2003年10月27日中午,一块立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梁祝墓碑在我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出土,为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资料。   该墓碑长180厘米、宽24厘米。出土的墓碑碑额刻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8个篆字,碑文831字。根据碑文记载,明朝正德十一年(1516年),作为朝廷钦差大臣的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视察河道时,途经微山马坡,发现已破败不堪的梁祝墓,决计重修。碑文还记载了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在邹县(现邹城市)峄山读书学习三载,后二人因思念而死,合葬在泗河西马坡的史情。李万鹏先生说,这是中国十处梁祝墓中惟一有文字记载梁祝故事、且内容比较详细的碑,也是刻立时间较早的一块碑。而原来在浙江宁波发现有明嘉靖丁未腊月(1574年)的墓碑,比马坡墓碑晚了近60年,而且碑文只有“晋奉,义妇冢”几个字。   据济宁市文物局樊存常先生介绍,这块墓碑历史上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为配合新婚姻法的颁布,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根据清代焦循所著《剧说》中“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之记载,专门派人到济宁市嘉祥县寻找此碑未果。1976年大造农田平整河道时,梁祝墓碑连同诸坟被平掉。墓志碑被深埋地下,又一次被历史无情地尘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济宁文物局根据史料记载,对梁祝墓碑进行勘探,找到了具体位置。由于当时的保护措施有限,将其再次埋藏地下,直到2003年墓碑才又重见天日。   梁祝是孔孟故里人   根据碑文的记载,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凯视察河道时路经此处,发现梁祝墓多年失修,于是决定重修,并认为重修梁祝墓“推之可以为忠,可以为孝,可以表俗”。碑文交待了梁祝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济宁九曲村祝员外因无子外出读书,整日“嗟叹不已”,祝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与邹邑西居(今微山县两城镇)梁山伯同窗学习。后梁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两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整个故事并没有化蝶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就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据碑文记载,祝英台住济宁泗河南沿九曲村,梁山伯住邹邑西居,马文才住西庄。济宁梁祝文化研究会访查得知,九曲村汉代时就有,现位于泗河南岸,济微公路西侧,其祝氏后裔因水灾迁至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邹邑西居在今微山县马坡乡马坡村附近,梁氏后裔现迁至今微山县两城镇。西庄现在仍存在,马氏后裔现迁至今马坡乡马坡村。两城、马坡、九曲三地相距不到10华里,邹城峄山梁祝读书处离此三地也不到30公里。至今在微山县、济宁任城区梁祝故居村庄仍在,家族后裔尚存,并承认梁祝为其祖先。在邹城峄山,至今还有梁祝读书洞遗迹。国内目前发现的梁祝墓多达10处,但济宁马坡明代梁祝墓记碑,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