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批评史七.ppt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主讲人:赵婧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汉魏六朝时期 这一时期总的特征是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如果说先秦时期主要为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哲学和美学思想基础的话,那么,汉魏六朝则是在这种哲学和美学思想基础上,发展成为系统的具体文学理论批评。 一、两汉经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特点 两汉经学时代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和政治教化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外部规律。其基本纲领就是“文学—人心—治道”的“诗教”公式,注重于阐述文艺和现实、文艺和时代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了美刺讽谏说。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衰落,玄学和佛学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特点是摆脱了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重视文学本身的创作和审美特征,注意对文学的艺术表现技巧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 两汉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西汉前期道家文学观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西汉是儒家经学极盛时期,但西汉前期儒学的地位并不高,而黄老思想则占有统治地位。文学思想也有所反映,如贾谊、刘安及其主编的《淮南子》,都比较鲜明地表现了道家的文学思想。 一、刘安对屈原《离骚》的评价 据班固《离骚序》中引刘安对《离骚》的评价: “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皦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一是突出“怨刺”;二是“出淤泥而不染”;三是认为“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刘安是第一位评论屈原及其《离骚》的人,高度称颂屈原的伟大人格,认为《离骚》兼《国风》与《小雅》之长,把《离骚》捧上与作为儒家经书之首的《诗经》相提并论的崇高地位。可见刘安《离骚传》是汉初文坛继承以屈原为代表的儒学精神、楚骚美学传统的 拟骚 、评骚之风的产物。 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报任少卿书》“盖西伯拘而演《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后来欧阳修有“诗穷而后工”、韩愈有“不平则鸣”说等皆滥觞与此。 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亦反复申说,贯穿于全部史传创作与文学批评之中。司马迁有感于屈原的人格力量而评论《离骚》等诗篇,正反映汉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尺度。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 《毛诗序》又称《毛诗大序》,其作者问题前人考证纷纭,郑玄《诗谱序》说:“《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范晔的《后汉书》则认为是东汉时人卫宏所作,等等。从《毛诗序》的内容来看,恐非成于一人之手,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大体上说应是西汉时期的著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这篇文字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很高,几乎可以说是后世两千年封建社会正统文学的理论纲领。 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鲁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关于《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 《毛诗大序》全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 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 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 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