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docVIP

玉米田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田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doc

玉米田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 要] 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占我县作物种植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特殊气候影响和种植制度的变化,使一些玉米病害上升为严重影响产量的重发病害,我们进行调查和研究,只要重视选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管理技术,就会控制病害的危害。因此,大加宣传和普及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是确保我县玉米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安阳县 病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66-01   玉米是安阳县的主要秋粮作物,近年来,几种病害在玉米田严重发生,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群众纷纷打电话要求解决玉米田的病害问题。   一、玉米粗缩病   1.发生情况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受害玉米植株严重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1/2-1/3,苗期易感病,5-6叶时即可表现症状,首先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用手摩擦叶背粗糙感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有蜡白色条斑。病株节间短,顶叶簇生,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重病株多提前枯死,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2009年我县一般地块的病株率在2-3%左右,而严重地块的病株率在50%以上。   2.其发生的原因分析   2.1气候条件的影响 冬季气候温暖,冬春季少雨,是玉米粗缩病翌年重发生的有利条件。灰飞虱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差,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利于其发生。如2006年月12月-2007年2月0积温为2780℃,比常年多87.60℃为灰飞虱的安全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样2008年、2012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少,也非常适合灰飞虱的繁殖和传毒,导致2007、2009、2012年在部分地块严重发生。   2.2玉米种植模式有利于灰飞虱发生 安阳县中东部有麦田套种夏玉米的习惯,小麦和玉米共生期较长,一般在5月20日以后就开始套种。玉米出苗至6叶期前是对该病的敏感生育期,麦套玉米在5月下旬播种,6月上旬其幼苗期恰是第1 代灰飞虱迁入麦田的发生盛期,这就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3管理粗放,防治不力造成的原因 小麦收获后不灭茬,不除草,防治灰飞虱不及时,致使该病大面积发生。另外在播种前不重视玉米药剂拌种,或药剂品种选择不当,达不到对病虫的控制作用。   2.4玉米品种间存在抗病差异 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相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金海5号、农单5号、掖单4号、鲁单50、邢抗6号和郑单958等。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   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最有效的措施。减少种植浚单20、西玉3号、掖单13等高感品种。为了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盛期,可适当推迟播期,麦田套种玉米,尽量使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要超过7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2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   杂草是灰飞虱取食、栖息、产卵和繁殖的重要场所,对灰飞虱数量较大的周围耕地,特别是果园、路边、沟渠边、菜地等田边杂草要彻底清除,消灭成虫产卵场所,减少灰飞虱传毒介体的越冬寄主。这是减轻粗缩病的关键的措施。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并及时追肥浇水,提高玉米幼苗的抗病能力;另外,定苗时要及早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   3.3化学防治 用7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6-10克播前拌种。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每亩可选用 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克, 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对水40公斤,喷药要均匀周到,5-7天再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喷抗病毒药物:及时喷施20%病毒A可湿粉剂、1.5%植病灵乳油等药剂,同时增施叶面宝、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耐病能力,控其发生为害。   二、玉米茎腐病   1.发生特点 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细菌性茎腐病和玉米茎基腐病,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的一种高危害的病害,首先在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还侵染心叶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使心叶萎蔫易拔出,在叶鞘和茎秆处造成组织软化和腐烂并散发出腥味,植株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和结实。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主要侵染玉米根部及茎基部,病菌从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发现根部木质部变褐,严重时初生根、次生根坏死、腐烂,从而引起茎基部腐烂,引起倒伏或枯死。2009年9月上旬有两个乡镇有许多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