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第十七章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ppt

培训课件--第十七章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防治原则为: 1.置管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2.导管留置期间必须严密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保持在原始固定位置、输注通畅与否、严防导管滑脱等意外。严格执行导管穿入处皮肤的灭菌消毒护理常规。一旦发生并发症,应迅即处理。 3.从严掌握经深静脉输注的适应证,一旦病人情况允许,尽快改由周围静脉途径。 三、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3、感染并发症:主要并发症 肠外营养治疗期间出现发热、败血症除与深静脉导管有关的导管败血症外,其原因尚有:①营养制剂的致热原与过敏性反应。②营养液配制过程中的污染。脂肪乳剂由于渗透压较糖及氨基酸低,pH接近中性,微生物能在其中迅速生长。③肠道细菌易位。④肠外营养治疗以外的原因,如病人原有菌血症,或并存有切口感染、肺炎、尿路感染、静脉炎、腹腔内感染等。 三、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防治原则: 1.营养液应在严格的无菌净化条件下配制。尽量采用三合一营养液袋输注。 2.严格执行静脉输注的无菌操作常规。 3.积极治疗体内其他感染灶,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4.若考虑有肠道细菌易位所致感染的可能,应联合应用谷氨酞胺,以维持肠道屏障的结构写功能。 第三节 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肠道没有营养素直接供给,本身就会发生营养不良 肠道粘膜有多种屏障功能 机械、生物、免疫、化学 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细菌库 与延迟营养支持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临床结局 “粘膜营养”概念:30%来自动脉血,70%来自肠腔内营养物质 第三节 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存在,但不能经口正常摄食的重症患者 2、禁忌症 肠梗阻、肠道缺血、腹腔间室综合征 严重腹胀、腹泻经一般处理无效的患者 一、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试用先行:EN前一天用温开水 500ml经管缓滴,持续 5h 以上, 完毕后 2h 抽吸胃管, 胃内滞留物小于100~150ml,可试用肠内膳。 试用第一天:浓度宜低,总量﹤500ml,恒速缓慢 滴入(40~60ml/h)。 三、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1、一次性投注:每次200毫升,每天6—8次。 2、间隙性重力输注:每天4—6次,每次250—500毫升,速度20—30毫升/分,每次持续30—60分钟。 3、连续经泵输注:从40—60毫升/小时逐渐增加100—150毫升/小时。 二、肠内营养的途径 1、经鼻胃管 2、经鼻空肠置管 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PEJ)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感染性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1、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 原因:误吸;营养物为病原微生物提供良好营养基 处理:立即停止;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 预防:鼻饲时应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灌完后lh,才可放平;鼻饲时回抽胃残留液,如大于100ml,应暂停鼻饲或放慢鼻饲灌注的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2、机械性并发症 ⑴粘膜损伤 原因:操作时或操作后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预防:选择管径适宜,材质柔远;技术熟练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2)饲管堵塞 原因:鼻饲液浓度过高或匀浆没有完全打碎所致。 处理:鼻饲后,应以水清洗管子,确保管内无食物残留。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⑶喂养管脱出 原因:固定不牢固;患者躁动;严重呕吐 处理:妥善固定;加强护理和观察;脱出后重新置管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3、胃肠道并发症 ⑴恶心、呕吐、腹胀 原因: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膳食口味不耐受;膳食中脂肪量过多; 处理:减慢输注速度,加入调味剂,改善膳食品种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3、胃肠道并发症 ⑵腹泻最常见 腹泻原因:长期未进食、初次鼻饲、灌注速度过快、吸收不良、浓度太高、乳糖不耐症等。 处理:初次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降低灌注速度;对于乳糖不耐的病人,应给予无乳糖配方。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护理 4、代谢方面的异常 常见高血糖、低血糖 处理:加强血糖监测,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避免突然停止肠内营养 如脱水、水肿低钾及高镁等,应注意观察,及时调整配方的组成。 TPN过渡到TEN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视病情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尽早EN。 先增加EN量,患者耐受良好,再减PN。 减少PN时,先减氨基酸,后减糖,每日减糖量﹤50%。 TEN时能量密度、热卡及其它营养素应达到计划要求。 EN中的蛋白质供给按:氨基酸→多肽→全蛋白过渡。 第十七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本章重点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并发症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