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经典的结集及利语的起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讲经典的结集及利语的起源

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一讲 经典的结集及巴利语的起源 玛欣德尊者2009.04.10讲于江西佛学院 好,我们大家一起合掌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贤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晚上好! 在这一次的禅修营里,我们将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起来学习“阿毗达摩”。把整个“阿毗达摩”的精要讲完需要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求这一次参加禅修营的禅修者最好能够全程参加,就是这样的目的。因为如此可以把整个“阿毗达摩”完整地听完、学完和掌握。 作为“阿毗达摩”,对于佛教徒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说到熟悉,是因为我们说到的三藏里面的《论藏》就是“阿毗达摩”。佛教的经典离不开三藏,其中的《论藏》就是“阿毗达摩”。而讲到要说清楚“阿毗达摩”,能够真的了解,或者说“阿毗达摩”到底讲的是什么?我想在座那么多学佛的人,能够很完整地、很清晰地解释什么是“阿毗达摩”、“阿毗达摩”讲的是什么,我想应该也不算很多。 同时,我们也不要被“阿毗达摩”所吓倒。可能我们在接触“阿毗达摩”的时候,好像“阿毗达摩”首先给我们的印象是很繁琐,有很多的名相,是不是?也许我们可以说是这么样。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阿毗达摩”之后,将会清楚 “阿毗达摩” 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晦涩。 当然,如果我们对“阿毗达摩”感觉好像很繁琐的印象,也许跟说一切有部,也就是小乘的论藏有关系。在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在佛灭四百到五百年间,那里形成了说一切有部(梵Sarvàsti-vàdin),他们发展出很发达的“阿毗达磨学”。 那些“阿毗达磨”师们在中国的古籍里被称为“毗昙师”。他们研究的“阿毗达磨”真的是很繁琐。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一共有七部论,称为“一身六足”。“一身”是《发智论》,“六足”是《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和《界身足论》,所以称为一身六足。在迦腻色后来,世亲尊者把《俱舍论》的本颂造成八千颂的论。在那部论里引用了经部等部派的学说驳斥了有部的学说。那个时候,有部的论师们才大呼上当:其实这一论是批评我们的,我们反而以为他是在弘扬。后来有个叫众贤Sa?ghabhadra 的写了一部叫做《顺正理论》驳斥了《俱舍论》。这一部《顺正理论》是站在有部正统的立场去驳斥《俱舍论》的。但由于他写的太多,后来他又再把它写成节本(精要本),称为《阿毗达磨显宗论》,这些是说一切有部的论。 后来说一切有部又影响到了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在印度的大乘佛教只有两大派:一个是中观派,一个是瑜伽行派其中瑜伽行派受有部的影响很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学习瑜伽行派,在那烂陀戒贤S?labhadra 学习瑜伽行派的时候,之前就在北印度打了很扎实的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论》。我们如果接触了北传小乘的论,就是说一切有部的论,会发现到有很明显的辩论风气,思辨性很强,辩论性、批判性也很强,这跟印度的学风有关。 如果是学中观的人,我们可以说无论是中国或印度,哪里都好,只要学中观,他的批判性一定很强,是不是?学瑜伽行派的也是批判性很强,学小乘说一切有部,批判性也很强。为什么?这跟印度的学风有关。如果你不去辩,你不能够在印度的学界、佛学界里面立足。正是因为这样,在印度佛教发展出很发达的辩论学——因明。这一模块就是北传的论典,后来又被瑜伽行派吸收,然后形成了北传的一套体系的论典。 但是南传这一套体系呢?我们会发现:上座部佛教没有因明。是不是?在座的这些比库们有没有听说过上座部佛教有因明的?没有!当我们去上座部佛教国家参学的时候,无论去到哪里,他们都没有什么辩论的。“阿毗达摩”是拿来用的,“阿毗达摩”是拿来修的。所以我们不要一下子给“阿毗达摩”吓坏了,认为学“阿毗达摩”了,我们的心会很复杂,批判性很强。不会!当我们学了“阿毗达摩”,会对佛教有很清晰的了解,有很系统的了解,而不是拿来批判,不是拿来批评,不是拿来看别人的是非。 虽然“阿毗达摩”很明白、很清晰地指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但是它并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我们了解、看清楚世间,看清楚佛法的真相,所以我们大家不要怕“阿毗达摩”。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想要学好“阿毗达摩”,也不要怕,不要认为“阿毗达摩”很难学。我们可以说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摩”讲来讲去都离不开我们的身心,离不开修行,信不信由你。但是,确实因为“阿毗达摩”讲的都不外乎是色法、心法、心所法。如果对修行来说,最终的目标是涅槃,但是对涅槃却讨论得很少。为什么?这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阿毗达摩”是要叫我们落实到自己的身心,再落实到修行上。当我们在讲“阿毗达摩”的时候,会发现其实“阿毗达摩”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身心,跟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要学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