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晚报》 犯罪新闻 框架理论论文
《北京晚报》论文:《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框架研究
【中文摘要】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别,犯罪新闻报道时常见诸于报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犯罪新闻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却时常受到诟病。学术界对于犯罪新闻如何规范化报道展开了积极讨论,目前的研究多是采用质化方法,讨论某一具体的案件。本文以《北京晚报》的犯罪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分析方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变迁轨迹,总结出变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就如何改进犯罪新闻报道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在对犯罪新闻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即以《北京晚报》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报犯罪新闻报道呈现出的历史变迁轨迹。第二章为研究方法,首先对框架理论和框架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将本文研究的具体时间段确定为198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采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了499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框架分析内容,在宏观层面建构了报道数量框架、报道形式框架和报道主题框架,在中观层面建构了犯罪分子 或犯罪嫌疑人 社会阶层框架和媒体介入阶段框架,在微观层面分析标题关键词和具体的字、词、句等使...
【英文摘要】A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news reports,criminal news reports become the focus of media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regular appearance.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criminal news is evident,while the performance of media is criticized during the reporting.The academic circle actively launched discussions about how standardized the criminal reports.The present studies usually pay attention to some certain report with the quantitative method.This paper takes Beijing Evening News as the research object,employing the...
【关键词】《北京晚报》 犯罪新闻 框架理论
【英文关键词】Beijing Evening News criminal news Frame Theory
【目录】《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框架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 绪论
6-13
第一节 研究缘起:犯罪新闻重要,但备受争议
6
第二节 概念界定:犯罪新闻≠犯罪+新闻
6-8
第三节 文献综述
8-11
一、国内:起步晚,多具体业务探讨.
8-10
二、海外:重方法,多深层原因解析.
10-11
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域:历史梳理、科学研究方法、整体主义视角
11
第四节 研究问题:梳理《北京晚报》三十年变迁
11-1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3-18
第一节 框架理论
13-14
第二节 框架分析法
14-15
第三节 样本选择:构造周抽样,499 篇样本
15-18
第三章 研究发现
18-38
第一节 宏观:犯罪者多处社会底层,媒体多侦查阶段介入
18-26
一、报道数量:呈增长趋势,变化过程较复杂
18-22
二、报道形式:消息占绝对多数,评论类暂缺,趋于多样化
22-24
三、报道主题:各主题间报道力度有别,差距在缩小
24-26
第二节 中观:犯罪者多处社会底层,媒体多侦查阶段介入
26-30
一、犯罪者阶层框架:突出社会阶层,多为底层群体
26-29
二、媒体介入阶段框架:集中于侦查与审判阶段,审判阶段比重增大
29-30
第三节 微观:标题关键词带倾向性,文本表述逐步规范化
30-38
一、标题关键词:强调法律制裁、突出犯罪事实、彰显司法形象
30-32
二、文本分析:弱化感情色彩,报道逐步符合新闻专业主义规范
32-38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38-46
第一节 变迁轨迹:从角落到整版,规范中有失衡
38-40
一、改进:质量与数量并进
38-39
二、不足:失衡问题仍存在
39-40
第二节 成因探讨:媒体环境改善,多重矛盾制约
40-42
一、改进的原因:内外环境改善,媒体加强自律建设
40
二、不足的原因:多重矛盾制约,媒体带着脚镣起舞
40-42
第三节 报道建议:新闻专业主义,内外环境合力
42-44
一、外环境:提供专业培训,借鉴国外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