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多元史观解读重大历史现象 高中历史新课程主要的史学观点: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全球(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 一、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1)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2)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③文化现代化主是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二、整体史观或全球史观 ★主要观点?: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战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文明史观 ★主要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又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 四、社会史观 ★主要观点:?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1)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2)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五、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主要观点?:革命史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专题二:热点学术主题的高考对接 主题一:社会转型——巨变的精彩时刻 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剧烈的社会变动,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因而成为高考的常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奠基。 2.明清时期 (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由开放走向封闭。 (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 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