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麦.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小麦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686-2003?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NY/T 5009-2001? 无公害食品 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3 产地选择 无公害中筋小麦生产基地应建立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以湖北省北纬31°以北为中筋小麦生产适宜区域,特别是鄂北鄂中地区是我省优质中筋小麦的优势生态区。 产地环境空气应符合GB 3059-1996的规定。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 产量质量指标 4.1 产量指标 每公顷产量为4500kg~5250kg。 4.2 小麦商品质量 符合GB/T 17320-1998中筋小麦标准和GB 1351-1999的规定。 4.3 卫生标准 应符合GB 2715-1981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用品种的品质应符合GB/T 17320-1998中筋小麦品种标准,而且已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种植地区包括湖北的品种。 6 栽培技术 6.1 整地 6.1.1 整地标准 整地应达到土壤细碎,耕层松软,上虚下实,沟直厢平。“三沟”配套,沟沟相通,可排可灌。 一般耕层要求旱地20cm~25cm,水田15cm。实行深沟窄厢,厢宽2.5m,多熟间作套种地,根据间作套种作物,适当调整。厢沟宽20cm,深20cm。围沟和腰沟的宽度和深度一般在30cm左右。 6.1.2 整地方法 6.1.2.1 旱地麦田整地方法 早秋作物(如芝麻、绿豆、烟草、早熟玉米等)收获后,抢墒揭板晒垡,播前耙地破垡,浅耕,及时耙耖,结合整地施好底肥,抢墒播种。鄂北岗地麦区揭板后,立即趁墒耙地破垡炕田。雨后注意耙地保墒。晚秋作物(如红薯、大豆、棉花等)应及时腾茬、边耕、边耙、边播种。 6.1.2.2 稻茬麦田整地方法 一般情况下,收割前四天左右排水晾田,干田割谷,适墒翻耕,然后炕田晒垡,晒垡一段时间后抢墒耙地一次,播前抓住宜耕期再浅耕浅耙。晚稻田多采取随耕、随耙、多耙,整后即播。 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平衡配方施肥。在氮肥和钾肥的运筹上,应注意前肥后移,巧施拔节肥。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2002的规定,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有机肥符合NY/T 5009-2001附录A《有机肥卫生标准》的规定。 6.2.2 施肥数量 每公顷生产4500kg~5250kg小麦,一般需施纯氮(N)180kg~225kg、磷(P2O5)90kg~120kg、钾(K2O)225kg~270kg、硫酸锌15kg、钼酸铵300g。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前茬作物、播期早晚和土壤墒情进行适当调节。 6.2.3 施肥方法 注重平衡配方施肥;在肥料的运筹上,将有机肥、复合肥、磷肥作基肥深施,氮肥的施用是基肥60%、分蘖肥15%,拔节孕穗肥25%;钾肥以70%作基肥,30%作拔节肥。此外,微量元素锌和钼的缺乏区用锌肥和钼肥拌种。 6.3 播种 6.3.1 种子处理 6.3.1.1 选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1996的规定。 6.3.1.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标准按GB 15671规定执行,包衣药剂中应包括种子重量0.03%的三唑酮 有效成分 。 6.3.1.3 种子拌种 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用种子量的0.03%的三唑酮(粉锈宁)有效成分拌种,可压低早春菌源量,有效控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发生。 6.3.2 适时播种 根据气候、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在播种期降雨量偏少,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应抢墒适当早播。播种时间一般鄂北地区在10月15日~25日,鄂中、鄂南地区在10月20日~11月5日。 6.3.3 播种量及其调节方法 6.3.3.1 确定原则 根据品种特性、计划密度、种子质量(包括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整地质量、土质和水肥条件、播期的早迟确定具体播种量,以培育健壮的个体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原则。 6.3.3.2 播种量 一般每公顷播种量120kg~150kg,密度210万~240万基本苗为宜。 6.3.3.3 播种量的计算及其调整 播种量可按式 1 计算: ?………………………………………(1) 式中: ? b—— 播种量,单位为公斤每公顷(kg/hm2); ? j—— 计划基本苗数,单位为万株每公顷(万株/hm2); ? q—— 千粒重,单位为克(g ); m—— 每公斤种子粒数; ??z—— 种子净度,单位为百分之一(%); ? f—— 发芽率,单位为百分之一(%); ? t—— 田间出苗率,单位为百分之一(%)。 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计,整地质量高、墒情足可按90%计,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