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发布的《》遗书。
(2)编制的《图》。;近年来铁路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工法及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铁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4)(5)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1.1.2编制原则
(1)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原则。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满足质量要求。
(3)确保施工机械配备先进性的原则,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4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施工原则。(()贯彻执行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心认定的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OHS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1.1.3编制范围DK84+600~DK142+55057.971km,为单子庄车站(含)至夏河车站(含)段的路基(含防护栅栏、不包含降噪声及遮光屏障工程)、桥涵(不包含降噪声及遮光屏障工程)、隧道(含无砟道床)、站场及相应的临时用地、大临、过渡工程。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DK84+600~DK142+55057.971km。标段范围设有单子庄、双城、土门关、曲奥、麻当、夏河六座车站,其中双城站及夏河站为中间站,曲奥站为近期预留会让站,单子庄站、土门关站、麻当站为远期期预留会让站。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含防护栅栏、不包含降噪声及遮光屏障工程)、桥涵(不包含降噪声及遮光屏障工程)、隧道(含无砟道床)、站场及相应的临时用地、大临、过渡工程。
1.2.2施工内容
1.2.3主要技术标准1.2.4地形地貌
沿线区域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兰州至合作,河谷高程从1580m逐步上升至2944m,相对高差大于1350m。可分为黄土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1)黄土高原区
兰州至土门关段为黄土高原区,标段沿线分布有大夏河宽谷区。
大夏河宽谷区(DK54+728~DK111+900):河谷相对宽阔,阶地发育较完全,各级阶地阡陌纵横、灌渠密布、村落集中,均为农耕良田区,地面高程多集中于1780~2190m之间。
(2)青藏高原区
土门关至合作段属青藏高原低中山区,河谷深切,基岩裸露,标段沿线分布有大夏河峡谷区。
大夏河峡谷区(DK111+900~DK179+500):峡谷区内地面高程多集中于2190~2800m之间,局部可见有残留阶地,零星分布有高级阶地。河谷两岸群山巍峨耸立,岸坡多陡峻,局部地区呈悬崖陡立状,相对高差大都在500m以上。
1.2.5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沿线分布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前震旦系以及加里东期侵入岩等。
1.2.6地质构造
本线由北向南,经过祁连褶皱系、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可进一步分为祁连中间隆起带、青海南山冒地槽褶皱带、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三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地质构造体系,且各种构造体系之间还存在着多种复合、归并、利用关系,造成各构造体系内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节理等构造现象发育,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区域内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活动迹象明显,表现为垂直差异运动强烈,具体反映在山区沟谷深切、泉水发育、河流阶地显著等。新构造运动活跃造就了沿线不良地质体的广泛发育。
与线路有关的主要断层有雾宿山断层(F1)、三条岘断层(F2)、金库街~多支坝沟斜冲断层(F3)断层、太阳沟~方半场冲断层(F4)、恰琼根~小河冲断层(F5)、麻尾山~桑木昂北冲断层(F6)、观音大庄~得木强冲断层(F7)、切龙沟~得木强南斜冲断层(F8)、达麦~合作冲断层(F9)等,线路或以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大角度穿越,或予以绕避。
1.2.7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不良地质
全线不良地质现象分布不均匀,滑坡、错落多分布在八盘峡车站前后、红地沟、河滩至土门关大夏河宽谷区高阶地前缘一带;坡面溜坍主要分布于峡谷区高陡山坡及坡脚部位;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大夏河两侧支流的沟口;崩塌、落石、岩堆主要分布于峡谷区两岸陡峻的山体及坡脚。
①滑坡、错落及坡面溜坍
沿线共查明与线路方案有关的滑坡(群)、错落,坡面溜坍均有分布,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不同规模的滑坡均有分布,按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滑坡、黄土滑坡、破碎岩滑坡。选线对其中绝大多数已绕避,个别地段位于其滑面以下安全地带以隧道工程通过,保证了线路安全。
②泥石流
受多期构造运动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的影响,沿线区域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山坡及沟谷两岸岩层风化剥蚀,形成大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