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迷失在时间的灰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家卫迷失在时间的灰烬.doc

王家卫:迷失在时间的灰烬      王家卫为何戴墨镜,说法可以千千万万,但从王家卫那里很难找出答案,他永远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所答非所问。   很多年前,我在香港见到过不戴墨镜的王家卫,可惜没有照片留下,无法确切描绘出他当年的面貌。只记得他当时戴的是副秀郎架黑边透明眼镜,瘦,高,斯文,白净,少言,模样很像当时常见的落寞的文艺青年。总之是没什么特点,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青”。后来,在香港、戛纳、威尼斯和上海等地,我又多次见到他,此时他已有了自己的特殊“面具”,就是大墨镜——不论白天黑夜,不论阴晴雨雪,只要是公众场合,他永远都要将自己的眼睛遮掩在大墨镜后面。应该说,这样的“行头”是以少胜多的典范——仅仅一副墨镜就让他迥异于其他所有的导演,特色在一件极微小的道具中完成。   与“墨镜时代”的王家卫见面,多是在一些电影节的典礼或新片发布会上,他给人的印象也是少言寡语。说到自己正宣传的新作,他往往会说,新片是他的最爱或最看重的电影。比如,《蓝莓之夜》参赛戛纳,他说那是他近期最好的影片;《2046》登陆内地,他说该片是他“拍摄至今真正满意的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要公映,他说那是他最重要的影片,没有《东邪西毒》就没有今天的王家卫云云。当然,这并不涉及诚挚问题,为当下的影片做推销,这样的说法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而且以他的极度自恋,自己的影片就像亲生骨肉,其宠爱成分确实难分伯仲。   2007年5月21日上午,我在戛纳参加电影节举行的集锦片《每人一部电影》的首映式,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十多位大导演在台上接受媒体采访。在那大师云集的舞台上,王家卫坐在最后一排的最左侧,那次群访他只用英语回答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因为光线昏暗且戴着大墨镜,他显得特别悬疑和诡秘。当时我想到,他也许有着极为脆弱和羞涩的童年,在阴暗中坚持戴着大墨镜,是因为缺少安全感。他试图隐藏自己,反而愈加凸显,作为电影导演来说,也可以看作以退为进的绝佳战略。当天的发布会结束后,多数导演很快离开,他稍事停留,给人签了两个名,也像影子一样迅速不见了。在公众场合,有人希望他摘下墨镜,王家卫丝毫不为所动,他说:“戴着墨镜让我感觉更安全、更自在。”或者说:“请让我留下一点保持自己特色的权利。”“安全感”和“保持特色”恰是大墨镜所能呈现的两个方面,王家卫巧妙地将其一箭双雕。   在对王家卫的多次采访中,我曾用录音笔录下对答内容,整理时,每每发现很少有可资展开利用的对话。一是大多为只言片语,缺少必要的连贯;二是在是非关键问题上他往往都没有旗帜鲜明的姿态。   2009年3月25日下午,我在北京昆仑饭店见到为《东邪西毒》(终极版)宣传造势的王家卫,本来安排单独见面的时间,他却与摄影师杜可风同时出现了。宛如老顽童的杜可风成为王家卫最好的“挡箭牌”,他抢着回答问题,还表情生动地不时打断王家卫的话。说到张国荣时,杜可风哽咽着说不下去,毫不掩饰地潸然泪下,王家卫也隔着墨镜拭了一下眼睛。也许是情不自禁,也许只是下意识的动作,无法确认王家卫是否有眼泪溢出。墨镜是一层伪装,遮蔽了最易暴露的眼神。   几年前,冯小刚谈到王家卫时曾很不屑地说:我最烦这个人,整个就是“皇帝的新装”。有趣的是,2009年3月26日晚,在北京大悦城首都电影院举行的《东邪西毒》(终极版)首映式上,冯小刚竟衣装笔挺地出现在红地毯上,为这位有着“皇帝新装”的同行捧场。   作为香港文化的一个名牌,华语影坛的异数,王家卫是不须多说话的,他有众多的电影代言。他可以尽量寡言少语,这一点不影响其名导身份,尤其是他在国外匪夷所思的盛誉。他当然不是笨嘴拙舌,但也绝不是巧舌如簧。他不大喜欢说话,讨厌现身说法的解释,他认同钱锺书关于鸡蛋与母鸡的比喻,该说的都在电影里,“你要喜欢我的电影,没必要认识我这只下蛋的母鸡。”   有太多的记者在发问时常常以“有人说”如何如何,向他求证,他烦不胜烦,“我们在这里讨论别人的说,有什么意思呢?!”   在几次国内大的电影活动中,他被主办方或主持人极尽溢美之词,称其为“电影诗人”,王家卫对此并不领情,他说:“在我看来,中国影坛只有一位电影诗人,就是费穆。”   除了墨镜,王家卫最著名的特征是拍电影没有剧本,他是靠本能和脚的感觉拍摄的。对此,在各种追问里,他都很少正面回答。其实,非议他拍电影完全没剧本也是冤枉,在上海的一次访问时,我曾听他说“我只是没有完整的剧本”,他将剧情设想写在给自己看的纸上,因为不停地变,这种像“沙之书”一样的“不完整的剧本”,反而比人们通常见到的剧本还要厚。   他是编剧出身,却在拍电影时显得对一剧之本漫不经心。他自己也承认,他的拍摄有着最大程度的即兴性,因此摄制周期往往巨长。最初的构思与成片多是南辕北辙,不到最后的关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情节的发展走向,更遑论影片面貌。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