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创始人孔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通过下列三个方面的讲述,来引导学生对东方的先哲──孔子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并继承其思想财富:了解孔子的生平,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是分析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有关孔子基本情况的了解,也就无法探究历史上的孔子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尊崇、其思想被不断衍射、传播的历史,无法探究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孔子的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人本社会、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课内容专业性强,思想较为深刻,文字图片资料均较为丰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结合社会实际,调动学生思维,发动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道德素养、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教育。
本课引言由文字和孔子像两部分组成,介绍孔子与其弟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对孔子的治国方略表达得明明白白,即通过礼仪教化建立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孔子像,说出与孔子有关的历史遗迹和文物,从而总结出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然后,结合前言部分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初步总结孔子的治国方略,并让学生简要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与它受到后世尊崇的关系,从而导出新课。
第一目“追求礼乐的一生”
教材主要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等几个阶段。
(1)自学礼乐
孔子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先世为殷人,系宋微子的后裔。到五世祖木金父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廷内讧中被杀,木金父亦被降为士,并“绝其世”,即被剥夺去卿大夫的世袭地位。为了区别公族,他便改姓孔。其三世祖孔防叔,畏华氏之逼逃亡鲁国(今山东)定居。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一个“有力如虎”的猛士,因立两次战功,提升为陬邑(今山东曲阜南)大夫。孔纥大约六十几岁时同一个年纪不满二十岁的姑娘颜徵在成婚。年龄的差距,可以看出其阶级地位的悬殊。传说他夫妻俩因祈祷山神来不及回家,妻子就在山洞中生下孔子(此洞便以“坤灵洞”和“夫子洞”命名,今尚在。山即称“尼山”,位于曲阜城南)。孔子三岁时,先丧其父,十七岁时,又丧其母。孔子的家教中重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生做事,学会多种本领,他自称“吾少也贫,故多能鄙事。”孔子青年时期在季氏门下当过委吏(管理仓库),还当过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到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孔子生长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活道路,形成儒家的思想特点。
(2)从政失败
孔子最大的抱负,是希望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施行仁政。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假使有人用我治理政事的话,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有成效。孔子约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他的理想。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未获得统治者的重用。直到51岁,鲁定公任他为中都宰。后来,他“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国
孔子从政下野后,见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不能实现,55岁时,便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先后经过卫、曹、陈、宋、蔡、郑、楚等十几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直到68岁时返回鲁国。
(4)献身文教
孔子希望从政,长期未能实现,于是,他就招收弟子从事讲学活动。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他自己勤奋学习、融会贯通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即使在做官期间,他也未停止办学。在周游列国期间,他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开展流动教学。晚年回到鲁国后,孔子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教学时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孔子生平的文字材料,并归纳出孔子的生平大事和孔子在哪些方面对中华民族作出过巨大贡献。教学中还应重点提示学生记住“六经”的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第二目“开创儒家思想”
教材先分析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礼”、“仁”和礼与仁的关系,“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