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doc
池塘养殖几种常见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94-01
为了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渔民增收,本人总结直接参加渔病防治工作经验,将本地多发鱼病种类、诊断、防治、用药注意事项总结出来,供渔民参考。
1 常见鱼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1.1 水霉病
病因:由于鱼体受机械损伤水霉菌从伤口侵入引起。
发病期:早春及晚冬水温低时多发病。
危害鱼类:淡水鱼类、虾、蟹及甲鱼均可发生。
症状:病鱼体表有棉絮状的白毛,粘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直至衰竭而死,死亡率达50%以上。
防治方法: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鱼种下塘前可用3―4?的食盐水浸洗4―8分钟。发病后用硫醚沙星、水霉立止、、百菌净等全池泼洒,连续2―3次。
1.2 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由弧菌或假单胞菌侵入鱼鳃引起,70?以上系寄生虫感染后继发。
发病期:多发期4―10月,6―9月高峰。
危害鱼类:多发于青、草鱼,本地主要是草鱼;同时对鲢、?I及鲫鱼也有感染,对1―2龄草鱼危害最重。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白,鳃把和鳃丝附着污泥粘液,鳃盖骨表皮充血、溃烂,严重时形成不规则的透明小天窗,又叫开天窗;另外,病鱼体色变黑;头部尤为明显,故又称“乌头瘟”,常与赤皮、肠炎并发,又称“草鱼三病”,危害大,死亡率高,可达7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防治方法:发病前,定期在食场用漂白粉或强氯精挂袋挂篓,漂白粉每袋2―3两,每个食场3―6个即可,沉于水下;强氯精每天换药一次,连续3天,第四天用解毒活水灵或增氧底改改水。 发病时,外用强氯精或生石灰全池泼洒,2天一次连续2―3次,同时内服恩诺沙星、氟苯尼考+Vc药饵。
注意:鳃上有寄生虫时要先杀虫再杀菌治疗。
1.3 细菌性肠炎病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杆菌侵入体内引起。
发病期:本地3―10月为发病期,5―8月尤为严重。4―8月主要危害成鱼,8―10月危害当年苗种。
危害鱼类:青、草、鲢、?I、鲫。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头部色素逐渐加深,直至黑色,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不振;病鱼腹部出现红斑点,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或脓血流出;肠道没食物;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炎,最后感染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季节,每百公斤鱼用大蒜半斤捣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6天。发病后,全池泼洒强氯精、二溴海因、戊二醛等杀菌药2―3次,同时:①每百公斤鱼每天用大蒜2―3斤捣碎,每10公斤饲料4两食盐拌入饲料连喂3―6天。 ②对草鱼将氟苯尼考、肠炎停药粉加入煮好的面糊内搅拌均匀,再用空心菜或嫩草粘上面糊,稍晾干后投喂。 ③每百公斤鱼用恩诺沙星原粉20克与80斤饲料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3―5天一疗程。④止血鱼安+Vc混合药饵连续投喂3―5次。
1.4 赤皮病
病因:多数由于拉网、运输中操作不小心造成鱼体擦伤,由点状气单胞菌侵入引起。
发病期:春末夏初常见,5―9月严重。
危害鱼类:草、青鱼和春片。
症状:病鱼的局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腹部和两侧呈块状红斑,鳍条撕裂,末端腐烂,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用戊二醛、二溴海因、强氯精或碘制剂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药饵(参考烂鳃病治疗方法)。
1.5 打印病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或弧菌侵入引起
发病期:5―9月较常见
危害鱼类:主要是鲢、?I鱼
症状:病鱼尾部及腹部两侧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像烙了一个红印章,表皮组织腐烂,严重时可见到骨骼或内胀,病鱼瘦弱,头大尾小,游动缓慢。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后,水体用二氧化氯、戊二醛或二溴海因全池泼洒2―3次杀菌消毒,同时投喂克暴安药饵3―5次。
1.6 暴发性细菌败血病
病因: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弧菌引起。此病菌在鱼体内产生类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红细胞溶解出血;在淤泥厚,水质恶化、放养密度高、不清塘、不消毒的池塘极易发生此病。
发病期:流行季节4―10月,高峰期5―8月
危害鱼类:鲢、?I、鲫、?c、草鱼等。
症状:病鱼口腔、颌、眼眶、鳃盖及各鳍条充血,体表充血呈斑点状,鳃丝苍白或紫色、肿胀、多粘液,眼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轻压腹部有淡黄色脓血水粘液流出;肝胆肿大等。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除去病原菌附生基础,每年投放鱼种前,清除淤积塘泥后用每亩200―300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并搅动池泥发病期,全池泼洒增效硫酸铜+强氯精或二氧化氯3―4次,同时投喂血立止+Vc+肠炎停等药饵,连续投喂3―5次。
1.7 锚头鱼蚤病
病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