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脚手架施工方案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投资建设的御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9.56万m2,本项目位于城北片区片区。该工程由8栋26层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局部1~2层为商业),2栋多层框架结构商业建筑组成。 1.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本地区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 基本风压值: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本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2《建筑施工手册》 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 2.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2.7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御都项目施工图。 2.8我公司的工程管理制度、机械设备装备情况、施工能力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9经审批合格的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 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3.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 3.1.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3.1.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1.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3.1.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3.1.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3.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3.2.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1)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剪刀撑等。 (2)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剪刀撑等。 (3)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4)脚手架基础(如所支撑的楼板强度未达到要求)承载力不足。 3.2.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1)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2)作业层未铺满脚手板或架面之间的间隙过大。 (3)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和坠落。 (4)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 3.2.3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1)在搭设和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或过路行人。 (2)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或过路行人。 (3)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砸伤工人或过路行人。 3.2.4不当操作大致有以下情形: (1)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稳。 (2)在架面上拉车退着行走。 (3)拥挤碰撞。 (4)集中多人搬运或安装较重构件。 (5)架面上的水或其他易滑物品未清除,造成滑落。 3.2.5其他伤害 (1)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下继续施工。 (2)在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等。 3.3危险源的监控 3.3.1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 3.3.2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3.3.3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 3.3.4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 第四章 楼板模板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6~10#楼基础顶面至1层模板支架高度超过5米,其中最高的达6.7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实际施工特点,室内采用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来满足梁、板的施工。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抗倾覆性。 本工程层搭设高度层高最高为8#楼基础顶至第一层高度为6.7m,扣除楼板厚度和木方、钢管等材料的厚度,本方案中支撑高度按照6.5m进行计算,其余搭设高度小于5米的满堂脚手架详《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4.1参数信息 4.1.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20;纵距(m):1.2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6.5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 4.1.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00; 4.1.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00;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