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一章课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气象学的分类 天气学 气候学 大气污染学 大气动力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 大气探测学 物候学 6、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2)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3)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4) 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二、农业气象学 3、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农业气象的研究对象 6、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三、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发展简史 (一)萌发时期 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中叶 (二)初建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三)发展时期 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 (四)现代化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一 、大气的组成 物质组成有三态变化特点: 气态:水汽、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液态:水、液滴 固态:冰晶、悬浮的杂质 按组成分:低层大气(0—90km):由干洁空气、水汽、 杂质组成 高层大气( 90km):由氮、氧原子组成 (一)对流层 大气最底层 “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 。 (四)热层、(又称电离层、暖层) 从中间层顶以上,到大约800km左右为热层。 其主要特点有: ?温度随高度而升高;300km处温度可达1000度,顶部可高达2000度 ?空气稀薄,空气处于高度离子状态。有利于无 线电波通讯。 (五)散逸层 (又称外层)   热成层以上为外层——称散逸层 。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 ? 空气更加稀薄 ?? 空气质点的运动速度很快,受到的地心引力很小,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逃逸的特性。 大气上界的确定 ?以物理现象出现的最高高度作为确定上界的标准: “极光”出现最大高度为1000—1200公里,因此可确定大气上界为1200公里左右。 ? 以空气密度作为确定上界的标准:接近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的高度约为2000—3000公里。 三、大气与农业(氧气、氮气、CO2) 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上世纪以来,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上升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越来越显著,使地球表面升温,导致全球气候的改变,对作物的生长和增产关系也十分密切。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而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快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光合速度和有机物质的积累也不断增加。实际上,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都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作物光合作用每制造 1 克物质,要吸收 1.47克的二氧化碳。 估计目前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每年需二氧化碳约1500亿吨,若要增产粮食,植物消耗二氧化碳的量还要不断增加,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上升趋势对作物产量提高是有利的。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对作物产量也带来不利影响,①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后,昆虫易生长繁殖,危害农作物更加严重;②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引起地球变暖,使蒸发量加大,势必使少雨干旱地区更加干燥,降低作物产量。 因此,二氧化碳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是有利有弊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后,约51%被地表面吸收;约30%被地表面、云顶和大气反射、散射返回天空;约19%被大气中的水汽以及臭氧、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使空气增温,这就是“温室效应”。 由于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分布,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最主要原因,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冷暖雨晴,而且往往产生干旱、暴雨、大雪、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火球体 ,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一刻也不停地向宇宙空间辐射着大量的电磁波。向地球输送了大量的光和热。 据粗略估计,太阳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热能大约是250亿亿卡,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所产生的能量。   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是人类现有各种能源在同一时期内所提供的能量的上万倍。地球上的能源 如煤、石油等 可能有枯竭,而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说太阳能是人类无限使用一种巨大的天然能源。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 太阳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虽然如此,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地球的能量 地球之所以能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之间进行热量交流,全仗能源存在。能源分两种:外在能源和内在能源。 外在能源: 指太阳,是它加热了地球。太阳辐射、大洋和大气圈的交互活动是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决定因素。这种交互活动使水蒸发,形成云并产生降水现象。等等 内在能源 : 指地球岩石中包含的放射性成分,它发生裂变时释放出热量,由此造成岩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