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米粉溯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兴安米粉溯源

兴安米粉溯源 说来你可能不信,兴安的米粉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北魏人贾思勰(公元386—534年)撰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涉及了从春秋战国到汉魏时期饮食制造的烹调技术的广泛内容,书中就有秦人崔冥发明做米粉方法的记载。 最早的米粉叫“饭”,意思是用汤泡米饭。话说当年秦始皇派史禄到兴安来修灵渠,同来的官兵和工匠大多是北方人,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不习惯吃南方一日三餐粗糙的红米饭。由于水土不服,饮食失调,营中伤病日渐增多,严重影响了修渠的进度。史禄命他手下负责后勤的百夫长崔冥想办法解决。崔冥首先想到要把大米变成面条的样子。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把大米榨成浆,做成了一条条的大米“面条”。叫做“面饭”。吃面饭时,先调一锅酸甜适口的热汤,将大米面条下到汤里,连汤一起再盛到碗里。碗内的米粉象白玉一样好看,吃起来嫩滑可口,而且吃了整天都不饿。崔冥的面饭,使秦军将士们大开胃口,有效地解决了军中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方便外出作业的工匠们食用,崔冥又对 面饭进一步再加工晒干,制成可方便携带,用水一泡即可食用的干米粉叫“ ” 。《四民曰令》中就有:“五月多作 ,以供出入之粮”的记载。 到了秦末汉初,灵渠运河两岸日益繁荣,兴安民间已有了经营面饭的餐馆。因为崔冥是北方人,南方人又称北方人为胡人,所以又曰“胡饭”。此时的胡饭,比面饭又有较大的改正,也可以不拉成条面做成米粉皮,粉皮内卷上酸菜,肥肉等各种配料,用刀切成指头宽的粉卷,另配上辣椒碟和汤上桌食用。这样的“胡饭”无论在做法和吃法上,都与现代的炒粉极为相似了。 现代的米粉是选用上好白米,浸透磨浆,滤干,搓成足球大小的粉团,放在沸水中煮到半生熟后,捞出捣匀,然后用榨粉机榨成园条条,落在沸水锅内煮熟而成,它的特点是爽滑柔韧,稍带弹性,风味独特,基本上沿袭了崔冥面饭的制法。现代的原汤生菜粉是把猪牛杂碎放到小铁锅煮熟成汤,加上生菜再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再配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吃起来味道鲜美。而面饭的吃法便是原汤米粉吃法的鼻祖。无怪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师父”、“厨师”、“炊事”这些词组,都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秦军中的一个小小百夫长崔冥而叫起来的呢! 灵渠通航后桂林建府,兴安米粉才随着渠水流向桂林等地。桂林米粉在清末以后出了“艳香居”、“轩茶斋”、“又益轩”等名牌字号,随着桂林秀丽的山水闻名于世,桂林米粉也沾了光,在名声上超过兴安米粉,成为桂林地域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