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气体吸收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王学谦. 硫化氢废气的燃烧—吸收法净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 2001. 14.陆恩锡, 张慧娟, 陈银杯等. 吸收稳定系统解吸塔最佳釜温的确定[J]. 炼油设计, 1998,28 5 :38-40. 15.陆恩锡, 张慧娟, 朱霞林. 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现状和新流程开发 I ——工艺流程现状[J]. 炼油设计 , 2001, 31 6 :15-18. 16.郭丽, 赵东风, 赵朝成. 高效吸收氧化法处理炼油工业恶臭气体研究[J]. 江苏环境科技, 2008, 21 2 :38-40. 17.沈慧芳, 程江, 陈焕钦. 臭氧在对硝基苯酚溶液中的吸收与模拟过程[J]. 化学工程, 2005, 33 01 : 5-8 18.乔世璋, 齐润红. 伴有复杂反应气液吸收过程的模拟计算[J]. 化学工程, 1995, 23 04 :42-49 * 19.张兴法. 化学吸收填料塔有效高度的计算[J]. 化工设计通讯, 1995, 21 04 :42-46 20.崔金海, 戚俊清. 膜吸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化工装备技术, 2005, 26 01 :13-17 21.袁力, 王志, 王世昌. 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02, 22 04 : 55-59 22. 彭昌荣,刘期凤.板式气体吸收塔干板开车动态模拟方法[J].2008,25 2 :237~240 23. 陆建刚,郑有飞,连平等.复合吸收剂-膜吸收分离CO2[J].石油化工.2008,37 5 :475~479 24.贾冬梅,邓文生,苟建霞.高浓度吸收的计算机辅助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25 3 :379~381 * 25. 周广文, 冉志强.碱液吸收在炼油厂硫化氢治理中的应用. 河南化工.2008,25:42~43 26. 乔澍.配位聚合物分子吸收研究进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 110 :100~102 27. 孙岩.吸收法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工艺设计.化工设计通讯。2008,34 2 :13~22 28. 李斌, 吴斐, 冯建钢等.吸收稳定系统和气体分馏装置联合优化工艺的应用. 石油炼   制与化工.2008,39 2 ,31~33 29. 陆建刚,郑有飞,陈敏东等.有机醇胺溶液吸收选择性脱除H2S. 天然气化工.2007,32 6 :63~69 * 为什么吸收是单向传质,精馏是双向传质? 精馏和吸收过程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每个级的温度分布,为什么? 由吸收因子图来说明当吸收效果不好时能否用增加平衡级的手段提高分离效果? 该式的导出有何假定? * 欲分离氨气+空气的混 合物,可选择水做溶剂, 因为氨水在水中的溶解度 最大,而空气几乎不溶于 水。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密闭容器能否用作工业吸收设备? 密闭容器 水(溶剂) 氨气(浓度低)+空气 氨气 浓度高 +空气 惰性气体 溶质,被吸收组分 可以,但吸收效果不好,原因在于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好 * 1.简述精馏和吸收过程的主要不同点。 2.怎样用简捷法计算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板数。 3.当吸收效果不好时, 能否用增加塔板数来提高吸收 效率,为什么? 4.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 而吸收只有一个关键组分, 为什么? 5.组分的吸收因子是怎样定义的, 推导i组分的吸收相 平衡方程。 6.叙述用简捷法作吸收过程物料预分布及理论板数的 步骤。 * 与精馏过程比较说明精馏为双向传质过程而吸 收为单向传质过程,推导平均吸收因子法的公 式, 通过例4-4说明多组分吸收简捷计算的方 法,解吸因子的公式与吸收过程一起学习. 重点: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简捷计算 方法 难点:多组分吸收、解吸过程计算的平均吸收 因子法和有效因子法 * 做 练 习 退 出 * 4.2 吸 收 和 解 吸 过 程 流 程 三、吸收蒸出塔 Absorbing and evaporating tower *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Short-cut Calculation method about multicomponent absorbing and desorbing process 一、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ion of absorption process 二、吸收因子(吸收因素) Absorption factor 三、吸收因子法的基本方程 Basic equations of absorption factor method 四、平均吸收因子法 Average absorption factor method 五、平均有效吸收因子法 Average effec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