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玉米的方法
種玉米的方法
22日種完花生的第二天,我癱在床上無法起床,因為摔車所造成的酸痛,左腳背擦傷,左小腿三處瘀青,左肩我自己看不到,但醒來時感到背部悶脹,第一次親身體驗到「氣流亂湧」的感覺,沒想到我的「氣感」是這樣的情況下體會的。當時只得拜託小葉用雙掌撫平我的背部,不是按摩,不需用力,只要透過他雙手手心的脈輪,將我背部的氣「抹平」就好了。(這是我自行推論的治療手法,根據以往所讀關於「能量治療」的知識,結果真的有用。)當然還是要小葉幫我做一遍「淨靈」,中午以後就舒服多了。(不過中餐還是泡麵。)
我完全無心從那七百多公克的不良品花生種子中,再挑出可播種的種子,所以剩下挖好的土溝,就決定改種別的東西。
首先是種兩行的「向日葵」,作為作物間的區隔。前後兩批的花生,播種時間相差兩個星期,交界處就是種「向日葵」。為什麼選它呢?只因為剛好託寶媽從建國花市買了一包種子,所以就拿它來當「邊界作物」。而其實我沒把握它們能否忍受不施肥也不澆水的「自然農法之旱地種植法」。
為了「旱地」選擇「旱作」,我也託寶爸在過年時回花蓮,幫我們找找「適合旱地種植的玉米品種」,結果他帶了一大包玉米種子回來。一包塑膠袋上印著「雜交玉米種子:台農一號」這是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所出品「淨重二公斤半一分地用量」,種子當然都泡過殺菌劑等農藥,為了保鮮以及殺死附著在種皮上的病菌。每粒玉米包裹著玫瑰紅色的藥劑,還是可以看出玉米本身偏黃橘色,於是我問寶爸:「這是飼料玉米嗎?」「人也可以吃啦!!」意思就是沒錯囉!?(這可能是政府鼓勵農家栽種的玉米吧!)雖然是雜交品種的種子,既然拿到手,就決定試驗它的耐旱程度。
從2006年開墾之初,我就開始試種玉米,兩年多來,已經種過五、六次了,從市售種子、寶爸的媽媽在花蓮所收成的種子,甚至特地向台東「自然農法」農友,以及台東鸞山部落要來的種子;從不分時序亂種,到慢慢確定每年的三月與八月播種,我一直很努力的試種玉米,但收成率一直很低。
?
而在我心裡一直有個不服氣的念頭,源於小時候的教科書明明記載著:貧脊的地區無法栽種稻米,因此以玉米為主食。拿中國大陸的地區來說,北方乾旱地區就是以玉米粉做的「窩窩頭」當主食。為什麼現代的玉米卻變成「沒有重肥重藥就種不出來!?」這點心念讓我很執著於想把玉米種成功,因為我們的「寶地」是如此乾旱。
經過幾次摸索之後,去年的某一天,寶爸像閒聊一樣隨口說著家鄉族人種玉米的方法,我在心裡「眼神一亮」:「就是這個!原住民傳統的農法!」特別是寶爸最後那句話:「我們種玉米也沒在施肥的啦!」我心裡也同時好氣好笑,竟然看我種了兩年玉米才說!寶爸可能不明白,所謂「新時代的農耕方法」,其實就是要萃取「石器時代的農耕奧秘」,因為古人的傳統農法,才是最懂得「與大自然合作」的農法。
?
寶爸教的種玉米的方法,我歸納成以下的原則:
1、挖溝或穴,將玉米種子埋入後,輕輕覆一點土,不要破壞溝或穴的地形。因此玉米發芽後,就會在溝裡成長。
2、等玉米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進行「培土」,此時只要把溝壁或穴壁的土壟抹平,「培土」的工作就會變得很輕鬆。開花之前若能培土兩次會更好。
3、玉米開花受粉期間及之後,最好不要澆水,否則會讓花粉黏潮,受粉不易。
4、等到玉米開花受粉一段時間之後,將植株頂上的雄蕊剪除,植株就會專心的培育種子。
?
既然是不用施肥的種玉米方法,我當然要立刻付諸行動。因此種花生剩下的土溝,理所當然就拿來種玉米。為了不破壞土溝的形狀,種玉米的姿勢就變成蹲在地上,一手將玉米種子放入土溝,另一手用小鋤頭輕撥一點點土,只要足夠將種子覆蓋住就行了,結果就像螃蟹一樣在土溝間蹲著移動,這天只種了三條土溝的玉米就體力不繼收工了。
?
沒想到睡了一覺,23日那天醒來的感覺是:大腿提不起來了!好像前一天交互蹲跳過頭的肌肉疲勞,大腿部嚴重「疼腿」,連下床都很艱難,我馬上深刻預警到一件事:「將來採收花生時,勢必因為蹲下拔花生植株再站起來移動,而達到相同的效果,第二天會跟我一樣『疼腿』到下不了床。」此時摔車的不適已完全被遺忘了,我開始在屋裡每走一步就哀嚎一聲。
?
怎麼處理「肌肉疲勞」的現象呢?我的做法就是「讓它習慣」!因此雖然很想抱著大腿走路,我還是掙扎著爬上農地,繼續蹲在地上種玉米,把最後五條土溝都種完。又過兩天之後,「疼腿」的現象自己就好了。
相比之下,種花生還比種玉米輕鬆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