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撤热存津干燥综合征的经验吴 斌临床危害性大撤热存津清胃临床案例撤热存津干燥综合征是一原因未明、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还可伴有腺体外,如关节炎、肌痛、皮疹等症状。该病多发于40~60岁女性,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 2]撤热存津1. 干燥综合征的危害和治疗现状
干燥综合征早期症状较轻,常常被患者或医生所忽视,由于该病可累及腺外器官,造成全身系统性损伤。如累及呼吸系统,以肺间质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可呈弥漫性肺纤维化,临床出现干咳、气促、乏力、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3]。累及消化系统,因胃肠分泌腺体受累出现萎缩性胃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胰腺炎等[4]。累及肾脏,以损害远端肾小管功能为主,突出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尿浓缩功能障碍等[5]。累及神经系统,出现末梢痛觉减退、植物神经损害等病变[6]。另外累及甲状腺可合并甲减[7]累及血液系统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8]。干燥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为0.%~0.7%,在风湿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9],可见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危害性很大及时准确的诊治减小其临床危害性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有限,常以多饮水、人工泪液等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定对有明显炎症(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或累及内脏时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而中医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明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干燥综合征患者经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明显改善口眼干症状、内脏受损,甚至ANA、SSA、SSB等抗体转阴,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2.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1基本病机
津液不足干燥的《内经》提出“燥胜则干”的理论,宋金时期病机十九条特别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竭,皆属于燥”燥热造成津液丢失的关键环节燥热又有内外之分,年迈体衰、内伤积劳、神气内耗、渐至精血阴亏、诸脏失濡虚热乃生,燥热乃积,此为内生之燥热;外燥即为外感时“燥”病邪,如长夏之后,入冬以前的 “温燥”。此内外燥热合邪,相因为病,从而加重津伤液耗、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本病好发于女性,女性天癸渐竭以致冲任空虚,致使脏腑失调、阴虚阳盛,如遇燥邪乘虚侵,则阴伤津亏、燥热变生,发为燥病现代医学亦证实更年期雌激素减少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1]。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伤津为标阴虚燥热目前,多数学者将干燥的病机归纳为阴虚内热、外感燥毒、热内蕴瘀血阻滞[11]。燥热阴虚内热燥热常见慢性唾液腺炎和慢性腮腺炎,其病理基础是腺管堵塞,继发感染从而导致口眼干症状的加重热内蕴和瘀血阻滞阴虚为本,燥热伤津为标。2.2脏腑功能失调与干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干燥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肺、脾(胃)、肾、肝。其中肾以阴虚为本,燥易伤肺,易耗气伤津,故肺阴不足气能生津、行津,津液生成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虚气运失常,津液无气之推动,则而燥患者疲乏,即为脾虚的重要表现。口干、眼干是干燥的主要临床症状,燥热为患,胃热偏盛,则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损肝肾之阴,胃肠津伤,津亏无以上承故口干,舌红绛,无唾液。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肝循经上注于目系,则眼干、眼痒涩痛、欲哭无泪、羞光畏明、目红赤等。燥热以胃、肝热为主脏腑的定位分析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实际指导作用,3. 撤热存津,现代医家百家争鸣,如潘文萍[1]等以燥毒立论,认为燥毒是贯穿本病始终的关键因素,清热解毒、润燥化瘀的治疗法则;金实[]认为津液的生成和输布障碍是导致燥证的关键,在养阴生津的同时应注意疏导布散津液、通行络道,因此把治疗重点放在肺上,提出清肺、润肺、开肺、通络的治疗原则。王晶[1]等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提出应从调理脾胃入手,才能治其本。张艳[1]等提出以补肾阴为主,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顾军花[1]等提出中医肝的功能涵盖了与发病紧密相关的筋膜、脏腑,是人体气血津液流通的通道,着重从肝论治。于洪[1]等认为少阳三焦经腑瘀阻,失于通畅,使气血津液、水谷精气不能上乘,失于濡养润泽致燥;刘永年[]提出流津润燥补气、温阳、活血、解毒等方法,来达到使患者津充气足,脉道通利,津液流布,从而使津液能上承于口眼,润泽于肌肤,充养于五脏,“燥”也自然得解。临床上部分患者,虽口眼干燥明显,却多不欲饮,或渴不多饮治疗必须燥湿同投[20]。纵观各家学说,体现了在滋阴润燥总原则的基础上,参以五脏辨证施治。口眼干燥是干燥的症状和关键的诊断依据,撤热存津清胃泻肝撤热存津是改善口眼干最治法,效迅速,即使是肝肾阴虚之证,应用该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滋阴润燥笔者如下处方,取得满意疗效。石膏30、知母、芦根30、夏枯草、桑叶、菊花、黄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3年云南省劳动合同书电子版(5篇).doc VIP
- 医德医风考核表模板.pdf VIP
- 单证员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docx VIP
- 事业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5ppt课件.pptx VIP
- “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VIP
- 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项目策划用户需求书.doc VIP
- 【教学创新大赛】《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指导之2: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过程方法和策划类(雷泽佳编制2024A0).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