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doc
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摘要 总结了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选择优良菌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菌袋制作与灭菌、栽培袋接种、培养室消毒、搔菌出菇、出菇方式、水分管理、设施配套等在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和高产高效出菇方面有技术创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茶薪菇;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19-01
茶薪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盖肥柄脆,具有独特的风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由于子实体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与多糖,常食茶薪菇具有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的作用[1],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经过多年的菌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探索了一套高产高效栽培茶薪菇的新技术,现总结如下。
1 选择优良菌种
茶薪菇属中温偏高品种,菌丝生长范围在8~35 ℃,最适温度为24~28 ℃,出菇温度范围在10~33 ℃,最适温度为16~26 ℃[2-3]。高效栽培应选择适应栽培地气候的优良菌种,选育的新品种赣茶AS-1系中温偏高,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加富培养基,接种萌发快,活力强。菌丝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抗杂性强。具有出菇温度广等特性。
2 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
茶薪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时间出不完菇,需越夏、越冬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4]。这不仅使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反季节栽培制菌包时间应选在2月中旬至3月底为菌丝培养阶段,菌丝生长期加温培养,菌袋菌丝培养40~50 d,4月初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这样出菇期长,基本上当季可完成出菇。
3 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
在菌丝生长期,菌丝有时出现参差不齐现象,因此会影响子实体发生的一致性,经过多年的试验表明:菌种经过逾30 d的培养,菌种表面培养基会失水,菌种瓶(菌种袋)表面菌龄相对比菌瓶下面菌龄长,在接种菌袋前将菌种瓶表面的老菌种挖去,菌种萌发迅速吃料,菌包菌丝生长基本一致。
4 菌袋制作与灭菌
母种培养基:采用PDA加富培养基,接入母种萌发快,活力强。
栽培培养基:棉籽壳45%、木屑(阔叶树)30%、玉米粉5%、豆粕3%、麦麸20%、石膏粉1%、钙镁磷1%。
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按配方分别按比例称取棉籽壳、木屑、麦麸,玉米粉、豆粕、石膏粉、磷肥(木屑在拌料前1 d下午加水预湿使其充分吸水),其余的培养料充分干拌均匀,加水(料∶水=1.0∶1.2)到料中充分混拌均匀。调整含水量至60%~65%(用手握料,手之间有水渗出而不下滴,培养料含水量不能高)。拌料要求做到料匀、水匀、pH值匀。选用规格15.00 cm×30.00 cm×0.05 cm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中木屑刺破料袋外面加套袋,每袋料干重300~350 g,装料松紧适度,高度13~15 cm,用手压平培养料表面(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料),及时套上套环并塞好棉塞(套环棉塞透气菌丝生长快于用绳子扎口),防止水分蒸发散失。然后立即进行常压(4 h内将温度加到100 ℃,保持12~14 h)或高压灭菌,温度高拌料装袋时间在6 h内完成,及时灭菌避免培养料发酵酸化,灭菌要彻底,制作过程要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灭菌结束,温度降到60~70 ℃时将茶薪菇料袋移到接种室冷却。
5 栽培袋接种
料袋温度冷却至30 ℃时接种,利用余温接种后菌丝萌发快,接种量为每瓶菌种接30~40个料袋,菌种瓶表面菌种失水应挖除。接种必须严格按接种操作,接种箱或接种室应彻底消毒。
6 培养室消毒
菌包培养的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和通风换气,培养室在菌袋进入前用消毒药品进行消毒。如高锰酸钾与甲醛或气雾消毒剂等药品。培养温度设置在22~26 ℃。接种后避光培养,培养室期间注意定期消毒杀菌,减少菌包培养期因环境污染影响菌包菌丝生长。并经常检查,如有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40~50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 搔菌出菇
茶薪菇接种后50~60 d即可出菇。为出菇整齐,菌丝长满菌袋后即进行搔菌出菇管理。
8 出菇方式
墙式堆叠或直立排放,然后将棉花塞拔掉打开袋口,将料袋表面老菌种耙去,墙式堆叠排放,每堆叠排放1层后在菌袋上面放毛竹片(菌包不易倒塌)。也可将菌包直立排放在床架出菇管理,茶薪菇向光性较强,出菇后不要随意移动菌袋。
9 水分管理
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有黄水株,继而变褐色出现小菇蕾。此期间,要加大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在85%~95%,早晚应喷水保湿。温度保持在20~28 ℃,开袋后10~15 d就会生长出大量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