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docVIP

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doc

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摘 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蓬溪县共有药用植物241种,其中菌类3种,地衣1种,苔藓2种,蕨类10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20种。其中较有特色的有川白芷,半夏、黄姜、栝楼和白芨等。针对药用植物资源变化情况,应采取合理采挖,加强药用植物升值研究,扩大人工种植,积极开展异地保护等措施合理开发蓬溪县的药用植物资源。   关键词: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蓬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涪江中游,位于东经105°03′~105°59′和北纬30°22′~30°56′之间。幅员面积1251km2,耕地面积5.57万hm2,其中基本农田5.21万hm2。蓬溪境内丘陵面积占52.9%,平地狭小、沟谷河流纵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一般在350~450m之间,平均海拔高度400m左右,最高565.8m,最低251.3m,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区。全境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侏罗纪系紫色砂泥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砂石、页岩、粘土、盐卤等资源储量丰富。蓬溪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保护区1400hm2,全县森林覆盖率33.7%。蓬溪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温39.4℃、极端最低温-4.6℃,年平均降雨量929.5mm,年均日照数1471.7小时。境内大小河流214条,总长1013km,蓄水量1亿m3。   四川中部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笔者等对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考《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和《四川中药志》等资料[1-4],基本搞清了蓬溪县的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可为蓬溪县中草药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研究方法   自2012年以来,课题组采用线路调查法,选取植被较为丰富的区域和普查的空白点等,结合民间采访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分类鉴定,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1-4],对蓬溪县药用植物的种类及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共采集制作标本500余份,经初步鉴定蓬溪县药用植物资源共241种,分属97科,221属。其中菌类3种,地衣1种,苔藓2种,蕨类10种,裸子植5种,被子植物220种,其中菊科的药用植物最多有23种。鉴定由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相关专业人员完成,最后由恩格勒系统排序(表1)。蓬溪县栽培药用植物种类见表2。   3 具有开发价值的几种药用植物   3.1 川白芷   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 Fisch. ) Benth. et Hook)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产量约占全国商品白芷的70%。地处川中的遂宁是白芷的优质产区和主产区,素有“中国白芷之乡”的美誉。遂宁白芷主产于涪江沿岸,因形优、质坚、粉多香浓、色白细腻、横切片成“菊花芯形”,被誉为白芷上品[5] 。《本草纲4 结语   蓬溪县药材生产历史悠久,一些品种以其道地性、质优量大而著称,如川白芷、栝楼、黄姜、半夏、黄柏、杜仲、川楝、薄荷、藿香等等。有必要对现有道地品种继续深化研究,如加大GAP研究力度,建立规范种植区域和体系;完善道地药材有用成分质量标准,建立道地药材品质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动态监测研究,掌握其道地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野生药用植物的掠夺性采挖,尤其是对一些珍稀名贵物种的开发利用,已致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不少药用植物濒临灭绝。如在蓬溪以前很常见的白芨在调查中很难发现。因此为保证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应进行就地保护,保证其野生居群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80卷[M]. 北   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1968-1997   2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3~11卷[M].青岛: 青岛   出版社,1999-2005   3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第一卷)[M].成都: 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0   4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四川中药志(第二卷)[M].成都: 四川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2   5 王梦,贾敏如.白芷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4(5)   6 何开家,张涵庆.白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   与实践,2008(3)   7 孙红祥.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块茎的蛋白质电泳分析[J].中草   药,2002(6)   8 侯娟,何文辉,王明霞等.薯蓣皂苷的药理作用[J].河北医药,2004(1)   9 顾学裘,沈文照,胡晋等.中药白芨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