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2電子教案第7章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pptVIP

歷史2電子教案第7章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史2電子教案第7章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

二、移民的廣泛影響 (二)移民的影響 (2)經濟方面 經濟發展: a.移民的充沛人力資源與所引進的農業、手工業等先進生產技術,有助於遷入地的開發,也改變其經濟面貌。 b.臺灣、東北、內蒙等地經移民墾殖之後,所產糧食可以大量向外運銷,成為重要的糧食補給地。 生態破壞: a.大量移民湧入山區,毀林開荒,破壞天然植被,導致水土流失,江河湖泊淤塞,洪澇頻繁。 b.使生態環境受到浩劫,也不利日後的經濟發展 二、移民的廣泛影響 (二)移民的影響 (3)文化方面 近代以前,移民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 歷史上數次自北而南的大規模移民,以及中原漢族向周邊民族地區的遷徙,使原籍的方言、音樂、戲曲、民間信仰、學術文化等,隨著移民向四方傳衍,促進原籍與遷入地的文化交流。 唐朝,南方發達地區的文化水準已與北方並駕齊驅。 宋朝時: a.中國的歷史文化重心轉移至南方。 b.北方中原地區不斷接納自北而來的遊牧民族,不但為中原文化注入新養分,也有助於族群交流與融匯。 貴州天龍屯堡,源於明代朱元璋時期的軍屯。當地婦女的服飾「頭上一個套套,腰裡兩個掉掉,脚尖兩個翹翹。」 古時男人出征,生死未卜,所以婦女要戴白色的布「套套」,叫戴「活孝」,如果有帶黑色的「套套」,那她一定是家裡最年長者。 「腰裡兩個掉掉」,屯堡婦女繫在腰間的兩根青絲腰带,長有12尺,代表的是一年四季12個月,希望月月平安。 「脚尖兩個翹翹」,指的是婦女所穿的鞋子。鞋尖處起倒勾,屯堡稱之為「抹尖鞋」。從前那裡面包裹鋒利的暗器以防身。 三、人口滋繁所衍生的問題 (一)背景: 1.明朝與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人口增加最多最快的時期。 (1)據估計,明神宗萬曆中期的人口,比明初增長一倍多,約為一億五千萬人。 (2)乾隆晚期人口高達三億,道光年間人口已突破四億。 2.明清的人口增長,促進社會繁榮,卻也形成許多問題。 三、人口滋繁所衍生的問題 (二)衍生的問題: 1.經濟問題 (1)人口遽增,導致耕地嚴重不足。 清初曾採取鼓勵移民墾荒政策,但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人地比例惡化問題,始終難以解決。 在清朝,平均每人需有四畝耕地才得以維持溫飽。 自乾隆中期以後,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已低於四畝,且呈現逐年遞減趨勢,嚴重影響人民生計。 由於人口日增,土地過度開墾,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土地效益遞減,故農民生活日趨貧困。 三、人口滋繁所衍生的問題 (二)衍生的問題: 1.經濟問題 (2)耕地不足所引發的地價與糧價飛漲以及糧食供應短缺問題。 乾隆年間全國性的普遍糧荒愈發嚴重,即使是自宋朝以來的傳統糧食輸出區,也出現糧食不敷現象。 因此清朝不得不鼓勵商人從暹羅(泰國)等地大量進口米糧。 因為無地可耕,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投入棉紡織業等生產技術簡單的家庭副業,出售廉價產品以彌補生計,也延緩該手工業部門轉向工廠生產、機器製造的工業化進程。 三、人口滋繁所衍生的問題 (二)衍生的問題: 2.社會問題 (1)「流民」、「閒民」日增 明清時期為了控制基層社會與徵派賦役,相當重視戶口管理。 A.明太祖:設立里甲制 a.並在此基礎上編定「黃冊」(管戶口)與「魚鱗圖冊」(管土地),以確實掌握每戶的人口與土地,作為徵派賦役之依據。 b.里長與甲首的職責日增,得負擔徵收賦稅、維持地方治安等工作。 B.清朝 a.仍沿襲里甲制,但其職責僅為徵收地方賦役。 b.另設保甲制以維護地方治安,負責鄉村戶口之登記,並偵查及報告犯法情事。 魚麟圖冊 三、人口滋繁所衍生的問題 (二)衍生的問題: 2.社會問題 (2)戶口管理制度卻無法遏止因人口滋繁所衍生的流民問題。 明清時期,人地比例失調,加以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無地可耕、無業可就的「流民」、「閒民」數量相應增加。他們往往為生存鋌而走險,群聚起事;或因為吏治敗壞,官逼民反而引發民變抗爭,影響社會安定。 明中葉浙閩、荊襄山區流民發起的農民起事,清中葉以來的白蓮教起事、太平天國起事,即起於地瘠民貧、人口嚴重過剩之區。 (3) 「土客械鬥」:因而引發。人口遽增而流遷外地的移民,也常與土著為爭奪生存空間 * 草市,指中國宋朝開始在各城市城牆範圍之外發展起來的商業區,大都位於水路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驛站所在地。因為市場房舍用草蓋成或初系是買賣草料的市集,所以命名草市。 墟市,是一種相對於超級市場的賣場,也可稱跳蚤市場。農村經濟時代,商業不發達,墟市不是每天24小時一年365日存在的。 農民生產出現有餘,所以農民之間互通有無,可以是以物易物或者用貨幣購買。 是一種約定時日墟期出現的傳統市場,通常是秋收之後。墟期過後,人潮散去,買賣雙方又要等下一次墟期。 二、近世經濟的變革 (三)農工商業的進展 3.商業 (2)宋朝 國內貿易:大有進展 c.有一些舊軍鎮轉型為新興的工商業「鎮市」 d.這些大小城市與商貿據點,透過水陸交通運輸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