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的思想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的思想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天下无道,贤者选择避世,而孔子却明知世事不可为而勉力为之,不为鲁国所用,便周游列国,寻找明主,施行仁政,忍讥受难,矢志不渝,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着无数后世学者。孔子集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编修六经,开学授徒,天下学者以之为宗。孔子虽做过司寇之类的官,却非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入世家以示尊崇,后世帝王不断追封,称孔子为文宣王、至圣先师之类,至二十世纪,孔子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感佩崇敬之余,考察古圣先贤的人生轨迹,对于我们后世学人大有裨益。 一、不凡之子,承续周礼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即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立过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在他年逾花甲之时,娶了风华正茂的颜征在为妾,老夫少妻,晚年得子,“不凡之子,必异其生”,传说颜征在怀孕之时曾梦遇麒麟口含玉书自天而降。自古有“圣人不相”之说,孔子自出生时,头顶上四边高,中间低,呈“凹”形,其貌不扬。叔梁纥与颜征在曾为生子而上尼丘山祈祷过,且因孔子在家兄弟排行第二,故名丘,字仲尼,他的哥哥叫伯尼。孔子三岁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征在不被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容,只好携子移居曲阜阙里,从此开始他们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自小对礼仪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常常学习大人的模样,在案台上摆放祭器,恭敬地进行祭祀典礼。单亲家庭的孩子较早熟,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孔子逐渐意识到母亲独立支撑家庭的不易,决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人的常识和谋生的本领,他“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他曾自信地说邻里乡亲中必有与他一样忠诚讲信的人,却没有一个人比他还要爱好学习。在孔子十七岁时,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世了,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亲人的离去并未让少年的孔子迷失生活的方向,他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执着且勇敢。鲁国的大夫季氏宴请士一级的贵族子弟,孔子也欣然前往,季氏的管家阳虎对少年孔子颇为轻视,说季氏宴请知识分子,却不敢请你,将孔子拒之门外。孔子遭受此次打击之后,并未丧失信心,知耻而后勇,更加发愤学习,在群众之中渐有声名。鲁国大夫孟僖子临死之前告诫他的两个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说孔丘熟悉礼仪文化,我死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礼仪。于是孔子在十七岁时就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收了两个学生,其文化传承者的地位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立身鲁国,扬名国际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次年得一子,孩子出生时正好碰上鲁昭公赐鲤鱼给孔子,所以就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好学不辍,有到周国去学习礼仪的想法,他的学生南宫敬叔请求鲁君予以支持,鲁君给了孔子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仆人,于是孔子得以成行。孔子到周国见到了当时周国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子,老子告诫孔子减少欲求,过多的欲望不利于自身健康。孔子以龙喻老子,言其莫测高深。 经过自己辛勤的努力,三十岁时,孔子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来鲁国访问,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说明孔子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名望。在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出逃,奔向齐国。孔子也来到齐国,在齐国听琴师歌“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立刻抛出他的仁政理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做国君要像个国君,做臣子的就要像个臣子,做父亲的就要像个父亲,做儿子的就要像个儿子,大家各按其份,不僭越,社会关系稳定有序。然孔子重礼,礼太繁琐,为齐相晏婴所讥讽,说孔老先生的礼文化学几辈子都学不完,拿来治国恐怕等学完之后就迟了,遂不为齐国所用。孔子只好返回鲁国。 公元前504年,孔子四十八岁,季氏的管家阳虎擅权日益严重,孔子称之为管家掌握国家命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之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因为孔子是站在鲁国公室一边的,为大夫的管家所用,有违他王道仁政的政治理想。孔子希望建立一个安定和谐的大一统社会,但是他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是让历史退回到西周盛世。他向往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盛世景象,常常叹息自己没赶上圣人治世的好时候。他强调“正名”,让社会秩序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稳定时期。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以年过半百的孔子为中都的地方长官,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其他地方长官都效法他的管理办法。之后孔子由中都长官升为工程部部长,再由工程部长升为司法部长。公元前500年,鲁国与齐国在夹谷这个地方举行国际交流会,孔子英勇不凡,义正辞严,指责齐国有违反诸侯交往的礼节的举动,震慑齐侯,齐侯大恐,归还了以前侵略鲁国的几个城池表示歉意。孔子以礼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公元前496年,孔子担任相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