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天基坑支护设计说明813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中天·瑞景办公大楼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13832.28m2,总建筑面积73802m2(地下面积21991m2)。本项目地下3层,地上两栋塔楼:一栋14层,一栋24层(不包括设备管道夹层)建筑高度99.20m,室内±0.00m标高相当于56.00m,地下室底板顶结构标高为43.35m,板厚0.5m;框架柱采用独立基础,地下室外墙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基坑底面积约7530.21m2,周长约352.94m,基坑底标高为42.55m,南侧约29.5m范围内局部基坑底标高为41.35m,坡顶标高为51.1~54.6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约为8.55~12.05m,南侧局部开挖深度约为13.15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应以地下室外墙基础垫层底标高为准。 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道路、地下管网及岩土层组合等条件,为尽可能避免基坑开挖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细致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本基坑支护方案选用土钉墙支护形式。 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γ0=1.10。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基坑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2设计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1);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3)《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土层锚杆设计规范》(CECS22:99); (7)《长沙市挡土墙及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规程》(DB43/009-1999);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3)《中天·瑞景办公大楼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14)业主提供的基础平面图、地下室结构平面图和总平面图。 (15)设计荷载:距基坑边2m范围内地面禁止堆载,2m范围外至基坑深度范围内地面附加荷载应满足设计要求; (16)设计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6.5软件。 3 周边环境 1、基坑场地西南角有一栋二层房屋,为一期工程项目部,为临时建筑,基础类型为浅基础,基底埋深约-1.50m,地下室范围线至该建筑的最小垂直距离为8.0m;西北有一栋26层房屋,地下室范围线至该建筑的最小垂直距离为29.3m,对基坑基本上无影响。 2、北临湘府东路,西北角地下室范围线距离道路边线约15.8m,距离电力管线约19.4m,距离其他管线更远;东北角地下室范围线距离地铁湘府路站约106.3m,距离道路边线约43.9m,对基坑基本上无影响。 3、东临万家丽路,地下室范围线距离道路边线约12.6m,距离电线杆约12.1m,距离电力管线约17.0m,距离其他管线更远;基坑中部东侧距地下室范围线10.4m处有一下水井,井底埋深约4.5m,该下水井连接横贯万家丽路下水道。 4、南侧为空地,有一栋18层房屋,地下室范围线至该建筑的最小垂直距离为48.8m,距离一临时道路约30.3m,对基坑基本上无影响。 综上所述,基坑场地总体周边环境一般。 4 工程地质条件 4.1 地形地貌 e、Mn质,局部含砾石,洪坡积,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北侧,厚度1.2~2.80m,层底高程为45.98~47.55m。 ④ 粉质粘土(Q4al):棕红色,硬塑状态,稍湿,含多量高岭土和少量浅黄色粉土团块,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0.6~6.1m,层底高程为47.0~54.50m。 ⑤ 卵石(Q2al):中密状态,局部密实,卵石主要成份为脉石英、硅质岩、石英砂岩,含多量砾砂和粘性土,亚圆形,中等磨圆度,一般粒径2~5cm,最大粒径8cm,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广。厚度0.6~1.5m,层底高程为44.25~53.60m。 ⑥ 粉质粘土(Qel):暗红色~紫红色,硬塑状态,稍湿,多见原岩铁锰质渲染的结构面,混少量粉砂团块,残积成因,主要分布于东侧泥质粉砂岩顶部。层厚1.3~1.7m,层底高程为46.25~51.28m。 ⑦ 泥质粉砂岩(K):暗红色,全风化,似中密粉砂状。含少量粘粒成分,呈透镜体分布,仅在11号孔出现。厚度1.4m,层底高程为51.28m。 ⑧ 泥质粉砂岩(K):暗红色~紫红色,强风化,主要呈碎块状、土状,场区内普遍分布,厚度为0.2~1.9m,层底高程为43.30~50.60m。 ⑨ 泥质粉砂岩(K):暗红色、紫红色,中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