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地构造49个复习知识点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大地构造49个复习知识点 区域大地构造学与大地构造学的区别和联系 (1)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2)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总结、区域地壳岩石圈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地质学分支。因此区域大地构造学不仅工作范围局限,而且侧重于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 (3)大地构造学侧重于理论分析与建立,具有探索性。 (4)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首先,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需要先进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第二,大地构造学需要区域构造的研究成果。只有找出地球岩石圈不同区域的共性与差别,才能将岩石圈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分析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建立全球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的模式。因此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环节。 2.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 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历史一构造分析法、将今论古法、构造类比法1.沉积特征分析2.岩浆活动分析3.构造变动分析4.变质作用分析5.成矿作用分析6.地球物理分按岩石成因类型地质建造可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三大类;按大地构造类型则可区分为: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等。地质建造反映特定的地质环境,有重要实用意义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东亚、南亚各大河流多从这里发源。 西南边缘是雄伟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北缘是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缘是横断山脉。 高原内部山岭、沟谷并列,湖泊众多。著名的山脉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可可西里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 二级阶梯 青藏高原以东和以北,地势迅速下降到海拔2000-1000m的高原和盆地地区,构成中国陆地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主要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多数被东西向延伸的山脉间隔,而云贵高原西侧则被横断山脉所挡,在形态上多成为菱形或四边形。新疆天山山地中的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为-155m,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三级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及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东,海拔在1000m以下的丘陵和200m以下的平原构成中国陆地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东北平原略有起伏,华北平原辽阔坦荡,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众多,这些平原海拔多在500m以下至海平面,堆积着很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构成一条巨大的北东向沉降带。沉降带以东为一隆起带,包括长白山地、辽东丘陵、东南丘陵等,海拔多在1000m以下。 中国南北的两个分界线 中国古板块的组成 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其上广泛发育有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且具有稳定沉积的特征。 扬子板块的基底是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晚元古代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 自显生宙以来,这些板块虽然屡被海水掩没,但从地壳结构来看,都属于大陆型地壳。 在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以及它们与相邻板块之间,古生代时都曾经被大洋型地壳的洋盆隔离。 后来由于板块运动的结果造成古洋壳沿其边缘向陆壳之下侧俯冲,致使洋陆交界附近的沉积物不断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向大洋方向迁移的不同时期的俯冲带,及其相应的造山带。 44.中国的4个造山带 1.天山—内蒙—兴安造山带 2.昆仑一祁连一秦岭造山带 3.青藏—川西—滇西造山带 4.东南造山带 45. 46.中国板内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机制(3种模式) 板块俯冲模式或碰撞; 地幔羽上升、壳-幔拆离和陆内俯冲模式; 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模式. 47.中国的主要大地构造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多旋回构造说(黄汲清,1950年代提出) 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厚薄不同和发展历史各异的断块,由此构成岩石圈的多层、多级和多期发展的断块构造格局。断块分为岩石圈断块、地壳断块、基底断块和盖层断块四个等级(加上菱形断块,成为五大类) 地洼构造说 又称活化区学说或活化构造学说,陈国达1956提出。主要内容: (1)阐明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单元(地槽地台之外的第三构造类型,活化区或地洼区) (2)提出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认为中国东部自印支或燕山运动以来已进入新的阶段,即地洼阶段,地壳是通过活动区与稳定区相互转化螺旋式发展的,叫地壳动定转化递进律。 (3)提出地洼递进成矿理论 陈国达认为:地壳构造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地壳发展是多阶段的(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后地洼等阶段);地壳发展是不平衡的。 1977年陈国达进一步提出地幔蠕动说。 波浪状镶嵌构造说 张伯声1962年提出“镶嵌的地壳”,1964建立地壳波浪状运动的概念。通过分析华南华北地质发展的异同,发现相邻地壳块体在各个地质时期均以它们之间的活动带为构造支点作天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