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说微信背后的10条管理学原理
戏说微信背后的10条管理学原理
跟据腾讯发布的最新财报,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合并月活跃用户已达到4.38亿。现在身边的朋友,不用微信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很多人研究微信,更多的是研究微信的功能,亦或是微信上的商业模式。本文换一个角度,从管理学的原理、理论、效应出发,分析微信上一些典型现象发生的背后原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关于话题传播 微信的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各种社会热点的重要甚至是主要渠道。你知道热门话题是如何产生的吗? 1、二级传播理论 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于1940年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总统选|举中选民们政治倾向的改变很少直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之间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似乎对其政治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更为关键。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如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见领袖”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袖把信息传播到一般民众。前者是信息传达的第一阶段,后者是人际影响的第二阶段。这就是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类似于微博的大V,其实微信里面也有很多具有公信力的大号。这些大号的转发,往往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关注。如果看看你在微信中收藏的信息,就会发现很多其实是来自或转载自这些微信的大号。 2、马特莱法则(“80/20”定律) “马特莱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提出的。他发现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经过多年的演化,这个原理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定律——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 分析朋友圈中的信息,我们能发现类似的规律:转发的信息往往具有同质性,即80%的信息其实都来自20%的信息源。与此同时,用户分享信息的行为中,80%的动作是转载,而只有20%是分享原创信息。 二、关于微信群经营 你的微信上有多少了群?有多少个常发言,有多少个只是做潜水者? 3、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W.Schutz 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可以很好解释多数人加入一个微信群的背后原因。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随着微信群规模的扩大,这三种需求开始出现异化。最典型的情形是大群中的一小撮人新建了一个小微信群。同时,分析用户退群行为,也可以用这三种需求来解释。 4、破窗效应(或酒与污水定律) 破窗理论本身就来自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与之类似的,是酒与污水定律。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对于微信群的经营来说,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随着群规模的扩大,一些相关度和相识度没那么高的人通过群成员的添加进入到群中。一旦有人开始利用群里发些广告,群里其他人就回怀疑这个群到底是不是一个广告群,就可能出现部分用户退群的情况。对于群的管理者来说,对于这种和群定位不符的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否则就很难挽回成员对群的信任。 5、六度分离理论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Milgram)提出了一个“六度分离”理论。简单地说,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对于Q~和微信这类社交类软件来说,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是两个基本的社交需求。很多人通过加入不同的群,获得接触陌生人的机会。还有很多人,在不同的群里与自己多年不见的朋友重新联系上。这不得不说是微信这类软件的巨大贡献。 三、关于微信订阅号经营 继微博大号之后,微信订阅号的粉丝争夺战也是烽烟四起。眼花缭乱的微信订阅号,你为什么买账? 6、美女效应 美人效应来源于一个故事:罗马一家自助餐厅的老板想出一个赚小费的妙计。他请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坐在柜台边收钱,以便使男客们神魂颠倒,慷慨解囊。谁知那位姑娘上班后没过几天,就对老板说:“我想,我不如以前漂亮了。”老板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所有的男客都在柜台边反复地数找给他们的零钱。” 荷尔蒙经济本身没什么罪过,滥用就不好了。无数的订阅号消息均以美女做配图,而内容则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你还为一次又一次的上当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