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桂梅居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修桂梅居记

重修桂梅居记 文/刘正涛 我的家园桂梅居,始建于我30岁那年的1973年,1988年扩建成前楼后舍、靠山面湖、流风滋水、享亮宜人的二进院落,到2003年我60岁才给冠名桂梅居;并且,我还写了一篇《桂梅居赋》,发表在当年9月9日池州日报东至版《文艺副刊》上;2008年秋,我又将它修缮成现代化花园式乡村庭院。用杜甫的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十多年来,我对我的这幢乡村寓所桂梅居一直珍爱有加,不可言喻。因之,我能不开颜吗? 由于情真意切,我还常常写些诗文,来抒发我对它的感慨。如我在《桂梅居铭》一文中就曾写道: 吾向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万种风情,耐千锤百炼,冶浩然之气”为吾平生之理念。虽曾游历四方、饱览六合,但吾之家园情怀,却时在念中,因作此铭,籍以自砺自勉之。其文曰: 居不在奢,有书则灵;舍不在华,有才则名;斯乃吾寓,虽陋犹兴。茵苔贴墙绿,山水依庐青;谈笑通万里,往来驰风云;可以论宏宇,佐经济;远尘嚣之乱耳,疏虞诈之劳神。当年农家院,如今桂梅居,《诗经》曰:“斯命维新。” 我这样来写,不知者可能谓我是在“拿大话吹牛”,其实非也! 想我当年,曾做过30多年乡村干部,恪守清恭自许;敬业之馀,潜心研习行知学问,拒涉陈颓杂耗,经年不渝;改革开放之后,我便离乡远游,浮槎问津,广交益友,涤荡心胸,大开眼界,又致升华,从而进入高知服务领域,曾为多家企业集团担纲策划,并为有关财经行政机关辅导规划,虽薄献绵力,宁毋图报?虽漁歌唱晚,宁毋自检?因而,我的自砺自勉之心依然颤栗于怀,创进自新之念每促自警于心,此皆有赖于“齐家报国”与“斯命维新”之典训佐育我桂梅居精神实践之所致;它令我向往未来、激发信心、集聚德才、产生价值;而今虽已年逾花甲,尚还老骥伏枥,壮怀未减。此等由小我“齐家”至大我“报国”之人生历炼答卷,焉可自诩耸听? 因而,对于故土宗地之家园情结,吾人焉能愧阙?是以,“举头望明月”常牵动“低头思故乡”之游子情怀,至今犹千秋流韵,我等焉可浅薄偏颇地将其视之为小我自私之作祟乎? 毋庸讳言,我是一个挚着于爱家的人。在常人眼中,我的桂梅居不过是一幢蔽舍而已,而我却对它赞美有嘉。我还赋诗吟之曰: 家园自号桂梅居,亲手栽成花果圃;一江流潺绕北廓,三山画屏环南隅;朝听天歌百鸟汇,暮看水色万鳞舒;春来东篱勤野叟,冬临西窗品群书。 不料,去年初的几场大雪,却使我的桂梅居钻风漏水,令我不堪容身。儿女们知道后,一致提出强烈要求,要我们挪窩搬家,住到城市里去。 是啊,如今儿女们都在城里安家立业了,他们不忍心让我们二老留在乡下过着“诸多不便”的日子,早想将我们挪挪窩,与他们一道住到城里,颐养馀生、享受天伦之乐。因此,他们更是企盼天助夙愿、乐见其成。 然而,我这个在乡下待惯了的人,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我的老窩——桂梅居!我甚至胡诌道: 草根之辈愣本性,求朴拙佬恋痴情;老来别无叨奢念,梦系故园写愚生。 昨闻儿女献厚孝,要吾移居寓一城;可怜桂梅居里我,声声不舍坐五更!风风雨雨等闲去,枝枝叶叶每牵魂;万里山河常作客,三千星月旧居明;京沪湘浙懒驻足,高墙阔院不怡身;闲逛闹市招白眼,老赋荒庐悦近邻;宁依僻陋守寂寥,难割清宁听籁声;我行我素开心扉,顺脑顺体夕阳新! 我想,尽管桂梅居虽已“茵苔贴墙绿,风雨透室淋”,但它却仍然不減“山水依庐青,花木浮馨宁”;我仍然可以在这里用纸、笔、墨、砚文房四宝来泼墨挥毫、抒发胸臆、游目骋怀;也还照样用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来上网浏览、沟通宏宇,与天下朋友侃学论道、近如咫尺;说白了,屋舍虽然破旧,可我还能照样从容自如地在此践行我的“斯命维新”信念!因之我所坚持的“不愿挪窩”理由,应该是说得通的。 提起“斯命维新”这个典故,源自《大学·汤之盘铭篇》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典故讲的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自觉积极地振作精神、不断除旧布新、坚持持续改进,才能自新新人。这个道理,也正符合当代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想当年“孟母择邻”、“岳母刺字”与我现今所坚持的“不愿挪窩”,似理有共通之处:我揣定要坚守这块我曾“将压力变动力、处逆境育生机”的家庭发展策祥地,将它作为家教阵地,也正可令后辈们常常回家看看,以抚今追昔、不芜初衷,澹泊时利、励志自新,亦属寓意深长。 看当今,尽管孩子们都已跳出了“农门”,但“农门”里的家庭温馨,依然有如靜静的港湾,随时欢迎从惊涛骇浪中赴洋蹈海归来的弄潮儿,让他们在这里滋享亲情、储光充电、蓄锐再发,更是不可或缺。 我用这些道理,终于说服了儿女们,让他们选择了“重修桂梅居”的主张。于是,大家又就如何修缮的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第一,总的原则是,在保持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的前提下,维护原貌,拆朽除陋,加固翻新;第二,更新水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