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 建立北魏的是鲜卑族的拓跋部,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 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 改易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 战国 *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氐族建立的前秦 在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分裂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 胡床 平城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回顾我们所学的政权中哪些曾在洛阳定都? 东周(洛邑)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孝文帝诏书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贺 贺 赖 元 拓 跋 楼 贺 楼 陆 步六狐 刘 独 孤 穆 丘墓陵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汉语: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汉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汉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汉制: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汉礼: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下一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和根本目的: 2、改革内容 3、历史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汉语: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汉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汉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汉制: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汉礼: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前提:迁都洛阳 是地方阶级性质的改革 4、改革的性质: 5、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