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视家校联系在德育育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家校联系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张宵迪 宜昌市第二十一中学
论文提要:
重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对改变目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一致性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学校和家庭的脱节导致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互补性不强,产生简单重复教育和教育职责不明确的困境。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智力、品性、行为习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一方缺失,教育都将显得不全面的,学生的发展就不健全的。一方面薄弱,对学生的教育则会产生内耗,产生事倍功半的状况。近年来,一方面社会呼吁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我国的家庭教育走入一个误区:注重智力开发、文化技能学习,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教会学生做人。中国古代伦理德育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居家和处世这两个方面,亦即伦理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有自己的传统优势。因此,重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对改变目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合力这一问题上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但目前,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一致性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在笔者的工作和教学中经常遇见这样一类的情况:学生家长到学校与老师联系的过程中,一直产生不赖烦的情绪,认为老师联系家长是多此一举,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管理,在家里就由家长管理,两者各不相干,这种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脱节,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1、学校和家庭的脱节导致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产生简单重复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从来不是一次成功,要求连贯性,需要长期重复,但绝对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使强化和固化,要求的是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不同层次并连贯发展着,外在行为表现有可能相同。对不同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学生的抽烟行为的教育,偶尔抽烟的学生和长期抽烟的学生对这一行为的认识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处在不同的心理发展区域,因此针对这两类学生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要改变不良行为,对偶尔抽烟的学生可以主要从心理上,侧重于抽烟危害性、文明生活方式等德育认知方面入手,对于长期抽烟的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行为纠正,同时辅助认知、情感、意志力的教育培养。因此,透过外在行为,找到问题实质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从单一的行为和独立的事件中我们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学生所处的思想道德层次,这种情形下的德育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佳。学校的活动都是学生德育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和家庭沟通、联系不畅,会导致对学生德育发展层次区域的判断失误,以学生抽烟为例,多数情况下,由于家校之间的联系不全面、沟通不充分,导致学校或者家长对学生抽烟这一恶习的顽固性认识不足,将长期行为误判为偶然行为,容易产生学校和家庭两方面都仅从抽烟危害性、文明生活方式等德育认知方面进行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矫正和良好行为培养,这种简单重复的德育教育极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就这么几种,不过如此,对我产生不了影响”或者“家长、老师根本不了解现状,听他们的没用”等错误观念,让学生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抱有侥幸心理,产生拖延、疲沓、得过且过,大大削弱了家庭、学校教育的效果,对长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埋下失败的伏笔。只有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时时沟通,确保对学生身心情况的全面了解,才能准确有效的抓住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避免德育教育的重复和无力。
2、学校和家庭脱节导致德育教育互补性不强,产生教育职责不明确,教育漏洞百出。
家庭教育是指在生活中,由父母和年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既是家长有意识的行为,又有家长无意识的影响。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征:家庭教育由于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而学校教育更注重社会性,目的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其实正是人生观中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由于诸多社会因素,产生了家庭教育弱化的趋势,学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