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黄连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2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黄连汤

032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经方案例 许某,男,55岁,郑州人,有多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胸骨后烧灼,脘腹疼痛痞满,劳累加重,心胸烦闷,不思冷食,恶心欲吐,嗳气频繁,反酸,口渴不欲饮水,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弱。辨为脾胃虚弱,胸热胃寒,浊气上逆证,治当清热和阴,温中通阳,降泄浊逆,给予黄连汤与栀子豉汤合方加味:黄连10g,干姜10g,桂枝10g,红参6g,姜半夏12g,大枣12枚,栀子15g,淡豆豉10g,生白芍10g,旋覆花12g,竹茹40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胸骨后烧灼略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胃脘痞闷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脘腹疼痛痞满顿减,以前方6剂;五诊:反酸止,以前方6剂;六诊:频繁嗳气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经胃镜复查仅提示慢性轻度胃炎。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胸骨后烧灼辨为胸热,再根据不思冷食辨为胃寒,因嗳气频繁辨为胃气上逆,又因劳累加重、脉虚弱辨为虚,以此辨为脾胃虚弱,胸热胃寒,浊气上逆证。方以黄连汤清解胸热,温暖脾胃;以栀子豉汤清透胸中郁热,加生白芍缓急止痛,旋覆花降泄浊气,竹茹清热降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窗体顶端 黄连汤 【方药歌诀】黄连汤中甘草姜,大枣人参半桂枝, 脘腹疼痛欲呕吐,重在清胃次温脾。 【学用导读】黄连汤主治病证以寒为主,热为次,临证若能合理地调整方药用量及加减变化用药,则能主治不同病证表现。 【中医辨证】胃热脾寒证:腹中冷痛,大便溏泄,脘腹不舒或疼痛,胃脘灼热,或胃脘畏寒,或胸中烦热,口苦,欲呕吐,舌淡,苔薄黄,脉弱或迟。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黄连汤,既是主治脾寒胃热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胸热胃寒证的基础方。 病变证机:寒侵于脾,脾气不运,热袭于胃,胃气不降;或热蕴于胸,寒蕴于胃,以此而演变为上热下寒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脘腹疼痛,畏寒,口苦,四肢无力,舌偏红或淡,苔黄略腻,脉沉或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胃粘膜脱落,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术后倾倒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肠胃癌变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黄连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心肾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黄连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黄连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心肌缺血,慢性肾炎等。 【中医治法】清热和阴,温中通阳。 【方药西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提高胃黏膜前列腺素E2的含量、增加胃黏膜血流、促进肠胃运动、抗炎、镇痛、抗溃疡、镇吐、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菌等作用。 【处方用药】黄连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干姜三两(9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人参二两(6g) 半夏洗,半升(12g) 大枣擘,十二枚 随证加减用药:胃痛明显偏寒者,加炒白芍、桂枝,以温化止痛;若偏热者,加生白芍、延胡索,以清化止痛;若偏虚者,加重人参、黄芪,以益气和中;若偏实者,加重黄连,栀子,以清解郁热;若胃脘痞满者,加炒枳实、厚朴,以行气除满;若呕吐明显者,易干姜为生姜,以降逆止呕;若体倦明显者,加黄芪、山药,以益气补脾;若恶寒者,加附子,以温阳散寒;若饮食不佳偏气虚者,加白术、麦芽,以益气消食和胃;若偏食滞者,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化滞;若大便溏者,加茯苓、薏苡仁,以益气利湿止泻;若大便硬者,加大黄,以清热通便;若口苦者,加黄芩、栀子,以清解郁热;若黄苔明显者,加黄芩,以清热燥湿;若胸中闷热明显者,加蒲公英,以清解胸中郁热;若白苔厚者,加重桂枝,以温阳化湿;若舌上有裂纹者,加石斛、麦冬,以益阴养阴;舌质紫或有瘀斑者,加丹参、当归,以活血化瘀;若胃中振水声者,加生姜,以散水消水等。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方证研究】脾寒凝滞不通,则腹中冷痛;寒气下注,则大便溏泄;胃气不降,浊气壅滞,则胃脘不舒或疼痛;若热郁于胃,则胃脘灼热;若寒结在胃,则胃脘畏寒;或郁热扰胸,则胸中烦热;若郁热上攻,则口苦;胃气不降,则呕吐;舌淡,苔薄黄,脉弱或迟均为上热下寒之征。其治当清热和阴,温中通阳。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降逆泄浊。干姜温中散寒醒脾。桂枝醒脾和胃,温通阳气。半夏醒脾燥湿,和胃降逆。人参补益脾胃。甘草、大枣,补益中气。 【使用禁忌】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黄连汤方药组成? 答:理解黄连汤方药组成,清热药有黄连,温阳散寒药有干姜、半夏、桂枝,益气药有人参、大枣、甘草,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温中益气清热。 张仲景以黄连命方名,仅有1味黄连清热,其余6味药均是温热药,可见,黄连汤主治病变证机以寒为主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