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查方法 指鼻试验 指指试验 轮替动作 跟-膝-胫试验 闭目难立征 肌痉挛的护理 (一)预防或减少痉挛 1.抗痉挛模式 2.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 3.慎用某些抗抑郁药 (二)运动疗法 1.持续被动牵伸 2.放松疗法 3.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三)理疗 (四)药物治疗 口服药、局部注射药 (五)手术治疗 第三节 关节活动度障碍的康复护理 概述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也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 关节活动度可以分为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受限的病理性因素主要有: 1.痉挛 2.粘连 3.挛缩 4.其他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检查的目的 1.判断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 2.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范围 3.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4.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手段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关节活动障碍的护理 被动性ROM练习 1.徒手被动活动 2.关节功能牵引 3.持续被动运动 主动性ROM练习 1.助力运动 2.主动运动 热塑板矫形器 理疗 第四节 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概述 平衡功能:是指人体在日常活动中维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是人体保持姿势,完成日常生活,尤其是步行及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维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1.良好的肌力、肌张力、关节灵活性 2.视觉 3.本体感觉 4.前庭功能 5.中枢神经系统 概述 平衡的三种状态 (1)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种姿势稳定的过程 (2)自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 (3)他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 概述 平衡功能的影响因素 1.支持面的大小和质地 2.身体重心 ——从稳定到不稳定顺序是:仰卧位、俯卧位手肘支撑位、侧卧位、坐位、跪坐位、半跪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 3.身体状态 —— 动静、睁眼、干扰 4.其他 —— 药物、情绪、损伤 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了解被评定对象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找出引起平衡障碍的环节,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评定方法 坐位平衡 静止状态 主观: 观察 站位平衡 、量表 运动状态 客观: 平衡测试仪 ——Berg平衡评定 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平衡护理应有序进行,先坐位平衡→爬行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 应从容易的开始做,从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位置; 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身体重心由低→高; 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睁眼下训练→闭眼下训练; 无头颈活动→有头颈活动; 从室内无干扰→室外有干扰; 练习时间短→长; ★补充内容——协调功能障碍 协调:是指人体进行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协调功能是人体保持一定的姿势从事随意运动的基础,只有正常的神经肌肉功能,才能使运动平稳、协调地进行。所以,协调功能障碍是阻碍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协调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 1.粗大运动——指大肌群参与的身体姿势保持、平衡等粗大运动。如:翻身、坐、站、行走等。 2.精细运动——指小肌群实施的精细活动。如:手指的灵巧性、控制细小物品的能力等。 协调运动障碍定义: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 ★补充内容——协调功能障碍 ★补充内容——协调功能障碍 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病变部位,共济失调分为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三种。 ★补充内容——协调功能障碍 小脑共济失调 因小脑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主要是四肢和躯干不能灵活、顺利、准确地完成动作。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特点是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无感觉、位置与振动觉障碍。 (1)辨距不良:对距离的判断力不佳。 (2)姿势性震颤:站立时身体前后摇摆。 (3)意向性震颤:在随意运动时发生震颤。 (4)轮替运动障碍:完成快速交替动作困难。 (5)动作节律:完成动作时不是一个平滑的动作,而是一连串运动成分。 ★补充内容——协调功能障碍 基底节共济失调 此类病变的患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1)震颤:出现四肢、头部、颚、嘴唇等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的现象。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的、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虾米曲线一体化防堵清堵振动煤斗改造方案2017.10.doc
- 电梯维修指引手册(日立MCA、HGP).pdf
-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全册Unit 1-Unit 8语法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VIP
- 2025届高考散文专题之理解词义、句义.pptx
- 标准参照测验的设计与编制案例.ppt
-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分享课件.pptx VIP
- 虾米曲线防堵清堵煤斗运行维护手册.pdf
-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三套).pptx VIP
- 04水平四 七年级 武术18课时大单元计划+《健身长拳》.doc VIP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复习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