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奢侈品大牌在中国不再任性.doc
2015,奢侈品大牌在中国不再任性
近日中国香奈儿门店宣布降价消息后消费者蜂拥而至 突然“Duang” 的一声,香奈儿(CHANEL)中国市场降价遭疯抢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2015年3月17日,奢侈品品牌香奈儿集团宣布将于2015年4月8日起拉开全球价格大调整的帷幕。 包括中国内地、香港、韩国、越南和俄罗斯等市场同步降价,其中中国内地市场的产品降价最高达20%;同时上调在欧洲售卖的产品价格,这次调价后,中国内地与欧洲价格差将不超过5%。 香粉们一下子激动了,杭州、上海、成都等地都出现了市民排队疯抢的盛况,剁手党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其他大牌会不会跟进呢? 大牌走下神坛的背后苦衷 “香奈儿这次调整价格,将具有风向标作用。这意味着以香奈儿、LV为代表的一线大牌奢侈品开始放低身段,去迎合中国消费者。”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在奢侈品行业,香奈儿、LV、爱马仕牢牢占据着金字塔塔尖的江湖地位,这三个品牌甚至从来不进奥特莱斯,更不打折,还年年涨价,非常坚挺地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是,在维持高姿态的背后,这些奢侈品牌面临的是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境地。 根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4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3年下滑了1%。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大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30%的份额。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场地主要在海外。 “2013年以前,我们就是开门等着顾客上门交钱拿货,公司培训的那一套微笑服务大牌营销法则根本用不上;可是2014年就不行了,2014年我把脸都笑僵了,一天也卖不出几件产品。”金融街购物中心的一位奢侈品牌门店经理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 他告诉记者,2014年整个北京奢侈品门店除了新光天地、国贸等具有地标性、旗舰店规模的门店外,其他门店普遍收入不佳,在北京个别的奢侈品门店,客流下降幅度高达50%~60%。但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在华的市场扩张,奢侈品品牌已在中国布局了太多门店,养了大批运营团队,经营成本越来越高。 “奢侈品品牌最先进入中国内地时,很多购物中心几乎是割地赔款也要将其留下。如今全球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已经10多年,但很多门店几乎成了产品展示台,销售业绩不佳,大大增加了他们在中国的运营成本。香奈儿的此次调价是为了提振中国市场,吸引消费者回流,降价是最有效的方式。”周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高估中国市场的代价 “之所以进行平衡全球售价的调整,我们是希望中国市场的售价不应该超过欧元价格5%。除了首先调整价格的Le Boy、11.12和2.55三大经典手袋外,其他产品的价格也会在2015―2016季度进行调整。” 香奈儿时尚部总裁Bruno Pavlovsky如此表示。 Bruno Pavlovsky认为香奈儿手袋在巴黎与中国价差对品牌形象造成极大的困扰。尤其是近期欧元的大幅贬值使得在中国与欧洲的差价更加明显,有些香奈儿商品的价差竟高达两倍,导致亚洲地区门店销售不佳、欧洲则断货的尴尬局面不断发生。 周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奢侈品市场一向是卖方市场,由卖方控制话语权和定价权,形成了奢侈品的地区价格差。中国内地市场一直被视为初级市场,奢侈品商家利用初级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国人奢侈品消费心理不成熟的特点,人为高估了中国国内的奢侈品价格。 从2013年开始,奢侈品大牌开始疯狂在中国内地攻城略地开门店,还大刀阔斧进行了“去Logo”运动,但是效果非常失败,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 《中国经济周刊》查阅多家奢侈品牌的财报发现,在经历过2013年的冒进之后,2014年很多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业绩不佳。部分国际奢侈品牌,甚至做出关闭中国门店的选择。2013年开始,阿玛尼旗舰店与Damp;G旗舰店在上海外滩三号与外滩六号相继停业。 贝恩咨询全球合伙人布鲁诺?兰纳认为,刚开始奢侈品品牌会沾沾自喜,在巴黎,在伦敦,在纽约,在米兰,在首尔……到处都是排队的中国消费者,奢侈品牌在欧美地区的销量暴涨,一些品牌70%的业务都来自中国消费者。但是后来,奢侈品牌突然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市场和中国市场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中国的消费者市场支撑的是全球消费市场;而中国市场以后只是一个地域概念。 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谁 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动,其实香奈儿算是最高调但并不是第一个做出行动的人。 2015年2月,号称“永远不做广告”的腕表百达翡丽在香港宣布降价,降幅高达22%;3月初,LVMH旗下的泰格豪雅宣布香港销售的产品价格下调3%~40%。而此前一直坚挺的江诗丹顿,虽然此前不允许代理商打折,但在近两年大环境继续反腐的背景下,目前已经默许分销商自行提供折扣优惠。紧随其后的积家也表示,今年5月起会正式降价。 当豪表已然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