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8年资料8高血压病46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高血压病46例临床治疗初步观察
王志恒;霍瑞兴
一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高血压病在目前是相当威胁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疾患。虽然是在有了血压计以后才有,而高血压病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祖国医学文献并无高血压这一名词,但中风两字,却很早就有。中风是高血压的后果,高血压是中风的先兆。古代医学文献对中风,内风、肝风、肝阳已有详细的记载,在宋以前重外因,金元之后主内因,内因主风,河间主火,东垣主虚,丹溪主痰,景岳亦主虚,若把古今历代医家的理论加以综合,便可把高血压病所表现的临床症候包括在内风、肝风、肝阳的症候。
在病因方面:从探索中风、内风、肝风,肝阳病因根据辨症的整体观念,将可寻出高血压的病因,如素问调经篇云:“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脉解篇云:“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医学纲目云:“中风世俗之称也,其症卒然仆例,口眼斜,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言,唇吻不收是也”。以上典型的描述了中风病是突然发作,昏迷、失语,肢体偏瘫等症状与近代脑出血及其后遗症是相似的。
内经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肥胖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后世张景岳根据刘河间谈中风云:“非外中之风,由于将息失所而心火暴盛,肾水虚衰”和元李东垣云“: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并云:“中风多见卒倒,卒倒多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非外感风寒所致。”就以上所述,中风为内伤非为外风,多易发生于肥胖体质,及饮食肥甘太过的人,又与年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起居失所为主要的发病诱因。
中风发病前多有先兆症,如元罗天益云:“凡大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之中必有中风之患”。明张三锡云:“中风症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时作麻木或不仁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暴病”。近代张山雷中风斠诠说:“昏愦暴仆之病,于未发之前,必有先兆,或为神志不宁,或为眼目眩晕,或为头旋震掉、卧寐纷纭,或则脑力顿衰,记忆薄弱,或则虚阳暴露,颊热颧红,或则步履异常,足轻头重,种种情形,皆堪逆料,有一于此,俱足为内风欲煽将次变动之予兆”。以上是中风未发前之先兆所描述症候与近代高血压病症状相差无几。
中风在五行学说中属于肝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清临证指南医案华氏云,“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再如清类证治栽林珮琴云:“肝阳化风,上扰洁窍,则巅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寤烦,由于营内虚水不涵木,火动痰升所致”,又云:“为眩为晕,为舌麻耳鸣,为痉为痹为类中皆肝风震动也。”由此可见,内风、肝风、肝阳与高血压病症候相似。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类似上述症候的记载是极其丰富,不胜枚举。
本病的治疗方面:历代医家,一般都根据病因和症候而确立治疗原则。本病既由于将息失所,忧喜忿怒,内伤积损等积累而成,致使肾水衰,水不涵木,肝阳升而见风症。水不能制火,心火暴盛而见火证。再由木旺克土,使湿土生痰见痰症,更由水衰不能制火,火盛而水益衰转成亢害。而风、火、痰、虚四者相互转化。据此则滋阴,养阴以治其本,平肝、熄风、清痰、降火、潜阳、安神以治其标是符合治疗原则的。除药物治疗外,尚需保持心身安静,避免精神紧张。饮食方面,既认为仆击偏枯,肥胖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饮食自宜清淡。古谚说:“白饭青蔬,养生妙法”,作为辅助治疗,是有裨益的。
本文报告46例高血压病患者是在临床实习中在老师的教导下经过中药治疗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特此初步报告以供同道们参考。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深望医务界同仁予以批评和指正。
二 资料来源和临床分析
本文资料来源是从1957年1月至今年3月止,15个月内我们选择了高血压病患者46例。选择的标准是症状明显,诊断确实,脉案明晰的。其治疗过程短和检查不完全,无法进行比较者均放弃不计。所选病例,绝大多数均经过院外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者转至本院。46例患者,其中门诊病人43人,住院病人3人,观察方法,每次就诊测量血压,先令患者休息20-30分钟,测压部位,均采取坐位式以右臂为准。
临床分析
1.性别与年龄 46例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46.4岁年龄分布以41-50岁为最多占32.6%,其次51-6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