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归纳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图中可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太阳辐射决定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热量和水分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植物、动物、土壤;反过来,植被与土壤又影响到气候(绿岛效应、反射率);气候影响水文,水文也影响气候(湖泊效应);地形影响气候(“山高一尺,水冷三分”,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和河流(气候一水文特征,地形一水系特征),反过来,气候和河流又作为外力雕塑地表形态(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冰蚀地貌),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图还可以看出,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虚线方框内),如自然带(自然带本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均不相同,必然引起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从而引起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各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差异。)
2.以图解与列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⑴将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进行对照,掌握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最重要的因素,比较图可知,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在空间分布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再结合《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总体到局部、从一般规律到特殊地区来掌握陆地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准确位置,认识地理环境的全球性分异规律。
⑵比较纬度地带分异与干湿度地带分异
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内涵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方向变化。 形成基础 以热量条件的变化为基础 以水分条件的变化为基础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由于海陆位置差异,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注意事项 ①强调的是不同纬度带,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差异的基础是热量差异。
②同是纬度地带性,低纬度表现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如非洲;高纬度表现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③南、北美洲大陆西海岸,由于地形的影响,阻碍了自然带沿纬线延伸,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为沿经线延伸、随纬度变化的特殊现象。 ①强调的是同纬度带内,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差异的基础是水分差异。
②南半球陆地面积小,经度地带性不明显。北半球,尤其是亚欧大陆陆地面积广,在中纬度由沿海到内陆植被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
③高纬度与低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不明显是由于同纬度带内水分差异不显著所致。 (3)把握主导因素,比较垂直分异中不同特征的形成机制
对某些具体垂直分异现象的分析,其成因把握有一定难度。复习时,要做好对各种垂直分异现象的归纳与分析。
比较内容 重要特征 形成机制 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比较 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带谱更替规律具有相似性。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山麓到山顶的热量递减与赤道向两极的热量递减具有一致性。 山地带谱复杂程度比较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越高越简单;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越低(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由于受纬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的影响,水热状况差异的程度是不同的。 山体同类自然带海拔高度比较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越低;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要高于阴坡;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在东西坡的分布高度也有差异。 纬度高低不同的山地,热量多少与差异大小不同;一般而言,阳坡热量优于阴坡;同一山地东西坡的热量或水分也存在差异。 山体雪线高度比较 一般而言,低纬度雪线高于高纬度;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总体而言,雪线的海拔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雪线的海拔高度既受气温高低影响,也受降水量多少影响。倘若某山地阳坡的雪线低于阴坡,则说明该山地雪线高低主要由降水量决定。 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要用综合思维和区域思维。由于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水热条件组合,而影响生物的众多因素中气候是最重要的因素(植物对环境有强烈的指示作用),而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土壤为植物提供肥力和扎根立足的条件),很明显自然带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联系思维即自然带的因果关系上看,在某种程度上说,分析自然带各方面特征也就是在分析气候因素基础上进行的分析。
3.地表形态与聚落、交通
⑴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