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古文单元复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一古文单元复习

必修一古文单元复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刺客杀手 一心杀人,却赢得无数人的尊敬 素材运用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化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人生”“顺应潮流”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慷慨悲壮,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注意论述的角度。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专诸 要离 聂政 荆轲 【购】 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义:购买) 【币】 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有以,无以 ,所以 文言虚词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也?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答案:(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虚词 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答案:(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文言虚词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漫漫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答案:(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文言虚词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 答案:(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

文档评论(0)

6952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