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巴氏菌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doc
牛巴氏菌病的诊断分析与防治 【摘 要】牛巴氏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牛的一种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本文以我市两例发生牛出败病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以供农户和农场参考。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病;症状及病变;诊断;分析 近几年来,徐州市规模养牛场发展迅速,养牛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有的养殖户不重视牛出败病的防治,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牛的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现结合我市某养牛场发生牛出败病的情况,谈一下该病的防疫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特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力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阳光直射下数分钟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对磺胺、土霉素敏感。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2.发病情况 2000年11月,我市某乡镇16头耕牛先后出现以发热、流涎,舌伸出齿外,颈部、咽喉部和胸前等处炎性肿胀,呼吸极度困难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出败。2007年8月12日,又接到我市某养牛场场主报告,该养牛场原饲养41头牛,从今年8月底开始发病,至今已陆续死亡9头,还有2头在发病,曾用过青霉素、复方基比林、红喘、复方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但最后还是死亡。 3.临诊症状 经现场诊断,病牛体温升高,有最高的达42℃,伴有急性胃肠炎,结膜潮红,呼吸、脉搏加快,高热不退,精神不振,流涎,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鼻孔流出淡红色泡沫液,病畜抵抗力强者或病情较轻的,经过1至2天后继发浮肿型及肺炎型,有的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3.1急性败血型 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常回头观腹,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臭。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3.2浮肿型 除了全身症状明显外,主要见于颈、咽肉垂、皮下,迅速发愤为广泛性水肿,导致呼吸、吞咽难,大量流涎,出现“清水症”。 3.3肺炎症 以急性纤维性肺炎症状为主,疼痛性咳嗽,流泡沫样鼻液,后呈脓性。听诊肺部有水泡杂音。水牛多为急性,颌下、颈部消肿型,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病情可达几天。 4.病理变化 经解剖死牛,急性死亡的牛只见不到显著的眼观变化,主要病理变化肺肿大,脾脏肿大。败血死亡,可见粘膜、浆膜、舌、肌肉有小点出血,淋巴肿大,内脏器官、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含积液多量纤维素。 5.实验室诊断 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诊断为牛出败病。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取病料进行美蓝色染色涂片,发现细菌呈椭圆型,有明显的两极染色,即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1)病料采取: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2)直接镜检: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3)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小时,此菌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4)鉴别诊断:对于急性死亡的病牛,应注意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病的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炭疽病牛死前常有天然孔出血,血呈暗紫色,凝固不良,死后尸僵不全,脾脏肿大2-3倍,血涂片染色镜检有粗大带荚膜的炭疽杆菌。气肿疽多见于4岁以下的牛,肌肉丰满的部位肿胀,手压柔软,有捻发音,病变部肌肉切面呈黑色,海绵状,有气泡,酸酪味。恶性水肿病牛的肿胀,发生于外伤、分娩及去势之后,伤口周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