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汉语言专业 毕业论文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塑造质疑.docVIP

对外汉语 汉语言专业 毕业论文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塑造质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 塑造质疑 院(系)名称 文学院 专 业 名 称 对外汉语 学生姓名 学号 030124086 指导教师 完 成 时 间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塑造质疑 摘 要: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对于“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存在着有待商榷之处。用白鹿传说来给朱先生形象定位,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模式相冲突;对朱先生生活经历的描述,不符合朱先生作为“大儒”的身份,这些故事本身也编制得极为粗劣。作者没能把握准确朱先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又不合时宜地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致使这一形象的塑造呈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臆造性。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朱先生 一、绪论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建国后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超越了建国以来问世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1] 《白鹿原》固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瑕,特别是在作者对“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存在着有待商榷之处。有论者称朱先生是“关中最后一位大儒”,“是宗法家族制度及思想学说的自觉忠实传人”,[2]是“身兼道家精神,与儒家精神的文化高人”;也有人说他是“作品中真正的仁义道德的追求者”,“作者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仁义礼智信’精神的化身”;[3] 还有人说他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实践者、传播者”,[4] 是“小说所宣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内容‘仁义’在他身上融为一体”等等。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但大意不差,都肯定了朱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大儒形象。 在《关于〈白鹿原〉的问答》中,陈忠实也曾透露,在作品的构思之初“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就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5] “我和当代所有作家一样,也是想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 [6]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文化思考就是: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这一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老大民族的历史走向问题。由此看来,作者意在把朱先生塑造成一个在社会剧变、人心不古的社会里依然固守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习俗的一代大儒形象。 作品在朱先生登场时有这样一段描述:他一直“一身布衣,青衫青裤青袍黑鞋布袜,皆出自贤妻的手,棉花自种自纺自织自裁自缝,从头到脚不见一根洋一缕丝绸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7]并一再强调:这是“一只雪白的神鹿”,它“柔弱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平原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康乐”。[8]这的确是一只能给百姓降福祛祸的灵兽,它可以给白鹿原带来万家康乐、无比美妙的太平盛世,这就是白鹿的作用。可惜它已好久没有出现过了,一直到了朱先生从南方讲学归来,以“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的伟大抱负和豪迈气概打算在白鹿原上一展宏图时,白鹿才奇迹般地出现。那么白鹿和朱先生有什么关系吗?作者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 我们看作品第三十二章,有关朱先生去世的描述是这样的:朱白氏正和儿媳坐在阳光下拉家常,“忽然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了丈夫朱先生……” [9]朱先生也正是在那一刻去世的。 在民间传说中,白鹿“是一种极为长寿的祥瑞动物”。朱先生刚打算在白鹿原上一显身手,白鹿就开始显灵,而伴随他的去世,白鹿也掠上房顶飘逝而去,这一来一去间作者就定下了朱先生与白鹿之间的联系。作者把朱先生当成了“白鹿精灵”,让他代表白鹿来原上行使为民降福祛祸的使命。 如果说作品中关于朱先生自耕自种,身上衣服鞋袜都由妻子亲手纺织缝制,全身上下绝无半根丝线或洋线的交待,以及他口口声声以“儒子”的自称,从形而下意义上确定了朱先生的社会身份,那么这种神秘的带有先验性质的安排则是为了从形而上意义上确定人物的精神和灵魂。 然而,用白鹿传说来定位朱先生—— 一位大儒的形象,却是不合适的。因为儒家向来讲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现世人生,任何虚假不实的东西挂在他们的名下都会显得不伦不类、荒诞不经;而道家一向讲究的则都是神仙转世、仙风道骨、得道成仙之类的东西,因此所有关于神仙狐妖的传说都应是道家所为。比如《抱朴子》中就有“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濑乡记》中也有“老子乘白鹿下托于李母也。”《神仙传》有“鲁女生者,饵求绝谷,入华山,后故人逢女生,乘白鹿,从玉女数十人” [10]等等。这些东西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中都已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血液,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心理。用白鹿传说来给朱先生定位,这种做法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档评论(0)

chemcar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