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越的区位优势
优越的区位优势
厚重的历史积淀 交通要道(辏)----战略要地 军事重镇
繁华的商业都会
阅读平台
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中国魅力城市襄樊。
优越的地理位置
襄阳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东南距省会武汉300余千米。辖区介于东经110°45~113°43,北纬31°14~32°3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20千米(东起枣阳市新市镇最东端,西止保康县马桥镇最西端),南北最大纵距154千米(南起南漳县东巩镇最南端,北止老河口市纪洪岗镇最北端),平面版图呈一个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总面积19724.41平方千米,占湖北省版图面积的10.6%。
交通要辏:襄阳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南船北马”、 “南襄隘道”之说,又有“七省通衢”之誉,历来是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汇之地,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春秋战国时期,襄樊是大国楚和中原周天子交往的通道。两汉至隋唐时期,从京城西安、洛阳经襄阳到江陵的驿道,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的大动脉,加上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与唐白河汇合,襄阳就成了“南船”、“北马”的汇集地。盛唐诗人张九龄写道:“江汉间,州以十数,而襄阳为大,旧多三辅之家,今则一都之会”。杜甫的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居易的诗句“下马襄阳郡,移舟汉阳驿”,生动地描绘了襄樊“南船北马”、交通的繁荣景象。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又说:“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是天下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故为天下形势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龚胜生先生也说:“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秦汉迄今的四大基本经济区,只要控制了这几个基本区,也就等于控制了‘天下’,而南襄盆地处在它们的交接处,称其为‘天下之中’当之无愧”。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地点的文化符号。地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历史上今襄阳地区主要使用过四个名称——襄阳、襄州、雍州、襄樊。早在西周时期,今襄阳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方国和部族,如谷国、唐国、邓国、卢国等等。早期的众多方国奠定了襄阳行政区划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今襄阳地区纳入楚国统治。
西汉时期,在楚国北津戍的基础上设立襄阳县。原襄阳地区老河口、随州二市(县级)和襄阳、枣阳、宜城、南漳、谷城、保康六县划入。1994年,湖北省政府将随州市由襄樊市代管改为省直辖。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2010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岁月如梭,襄阳的码头、老街和会馆虽历经风雨,却给襄阳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明清时期,樊城成为重要的商贸城市,形成多条繁华的商业街,在汉江沿岸修建了多处码头。各省的行商和行帮在交通方便的码头口和繁华商贸区相继建起了20座会馆。樊城的发展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在经济方面,襄阳同样由于她便利的交通地位,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地方志记载襄阳“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而荆襄大道是南北商人往来的要道,“大堤艳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襄阳商业的繁华。汉江岸的樊城更是一座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城市,是汉水流域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转搬码头。解放前比较有名的店铺及商业聚集地鹿角门(又叫屏襄门)外一些饭铺,包住宿、吃饭。有句顺口溜,叫“歇店不歇店,每人两碗面。”主要接待从河南新野、邓县、新店铺过来的商人。这些商人用肩挑着挑子,来襄阳贩卖土特产品(商品),主要有一些果品、干货,如生姜、香梨、烟叶。除了商人之外,还接待一些香客。解放前,河南人有到真武山朝圣的传统和习俗。临近过年,河南人来襄,到真武山朝拜祖师爷。交了腊月,一直到正月,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临近春节,来的人最多,达到高峰。樊城还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商业街、巷,如皮坊街、瓷器街、炮铺街、机坊街、当铺街、基峨巷(旧社会叫“鸡鹅巷”)。 “迎旭门理铺衬,当铺后头拧麻绳。四官店看洋片(幻灯片),城门外头炮打人(枪毙人)。”这个流传于樊城的顺口溜,也是对各个街道和地段历史的写照。会馆是地方帮的活动场所。清朝行帮、商会是私营商业的组织领导机构。行帮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行业归口,组织行业帮;二是按地方归口,组织地方帮。地方帮多是外地商人组织的松散型商人团体,多以会馆为依托,便利往来同乡客商过路住宿、储货议事,祭祀和洽谈贸易。由于樊城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直到清末,襄阳、樊城两镇有商号300多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