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链接阅读.doc.docVIP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链接阅读.doc.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链接阅读.doc

中国古塔介绍 一、历史发展 东汉三国塔 佛教于东汉大规模传入中国以后,与盛行的神仙崇拜相结合,也许在当时的民众看来,西域佛陀与本土仙人差别不大,从而将其置于高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初平四年(193年),丹阳人笮融擅自截留三郡钱粮,在下邳城南建造浮屠寺,寺内佛像外涂黄金,披锦彩袈裟。寺中塔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塔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诵读佛经。每到浴佛会时,参观拜佛的百姓多达万人。笮融在下邳所建佛塔,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典型,影响直至唐初。 《吴志?刘繇传》:“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丹阳运漕……乃大起浮屠图寺,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束观及就食者万人。” 吴赤乌十年(247),康僧会至吴都建邺(南京)弘扬佛教时,吴王孙权信其教而创建初寺,并建阿育王塔,据传系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寺在建邺城聚宝门外,为江南最早建立的寺院。 明万历《金陵梵刹志》:“在都城外南城,地离聚宝门一里许,即古之长干里。吴赤乌间,康僧会致舍利,吴大帝神其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实江南塔寺之始。后孙皓毁废。”[5] 两晋南北朝塔 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一中国,但门阀政体加剧社会矛盾,动摇王室基础。八王之乱和其它外患,导致胡人南侵,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为晋元帝,东晋建立。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史称东晋十六国。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在不安宁的环境中,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凿石窟建寺塔,盛极一时。 东晋在吴国建初寺的基础上,建造长干寺。《金陵梵刹志》:“晋太康间,刘萨柯掘得舍利于长干里。晋简文帝咸安间(371-372年),敕造三层长干塔。梁武帝大同间,诏修长干塔,南唐时废。”宋释道生题长干塔诗:“舍利无端应念来,浮图平地拥崔嵬。当年不假金鎚力,争得光明耀九垓。”出土“梁长干寺如来舍利塔砖”,铭刻“大同三年岁在丁己十月十五日敕造长干寺如来舍利塔砖陈庆之造”。据载,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超过500座,与同期北魏洛阳的盛况不相上下。晚唐杜牧诗《江南春》:“千里荤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迄今所知,这一时期佛塔仅长干塔一座。事实究竟怎样,有待深入探讨。不难推测,佛寺如此众多,佛塔应该不会很少。 北朝佛教更盛,从平城(今大同)到洛阳各地,都曾大量建造佛寺、佛塔。北朝期间以北魏最繁盛,在北魏一百多年间,寺塔林立。 隋塔 隋代立国仅37年(581-618年),但由于皇帝喜奢华,大兴土木,故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寺塔等。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次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据刘敦桢先生研究,所建都为木塔,由于兵火均未保存下来。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山东历城四门塔是隋塔唯一实物。不过,大量建塔碑文可资佐证,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十九中,有文帝“立舍利塔诏”。 唐塔 唐代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佛教得到很大发展,所建佛寺及佛塔数量甚多,分布地域也很广。现存唐塔有几个集中地:一是中原一带,以河南嵩山为主;二是关中一带;三是山西一带;四是云南大理下关一带,存有南诏塔八、九座;五是北京房山一带。近年在吉林发现一座渤海国的塔。唐塔的现存总数,大约百余座。 唐塔平面以方形为主,少见六角、八角或圆形,其原因在于延续早期塔对木结构房屋的模仿。砖塔外观主要有两种,一为楼阁式,一为密檐式,形体都很高大,青砖砌筑,灰浆采用黄土泥。内部结构多呈空筒状,各层设置木扶梯,年久腐烂,或遭火灾后,内部成为一个空筒。 唐代大型塔中多为砖塔,常不设基座,塔身拔地而起,门洞分券形和方形两种。密檐塔的第一层较高,二层以上逐步缩减,轮廓优美。塔身一般不做雕刻,很少使用斗拱。檐下多用菱角牙子叠涩,檐上多用反叠涩。塔门仅开在第一层,其余各层很少。 塔刹北方一般用砖、石,造型粗壮;关中及南方塔刹则多用金属制作,极其细致。云南昆明、大理附近的塔刹高大,四角还有金鸡作装饰,未见于他处。 唐代小型塔中多为石质墓塔,便于在塔身雕刻,如在门侧雕刻四大天王、力士或飞天等。山西原平县城外的唐代方形石塔,塔刹部位雕刻城墙、城楼、角楼、高阁,具有史料价值且十分壮丽。 南诏时值唐贞观至天复年间,历时250余年,是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全盛时辖有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被贵族郑买嗣所灭。当时佛教盛行,大量建寺造塔,但存留至今者只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石钟山石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