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丧葬制度
在早期智人眼里,大自然的一切——不理解,早期智人产生了许多恐惧与幻觉,他们相信在其具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着万物与人类;他们不相信死亡竟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将自身一分为二:一个是依附肉体而存在的自我,一个是脱离肉体而存在的自我,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灵魂观念。春秋时期的子产将这种灵魂观念概括为魂魄理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阴曰‘魂’。”c他认为魄是附在人的肉体上的,对肉体的活动起作用;魂则是附在精神上的,对精神话动起作用。人死了,只是肉体消失了,而他的灵魂却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永生。同时,当时的人们还认为,这种鬼魂与神灵一样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力量,它们可以做一些有利于或有害于世人的活动,即可以祸福人类。因此,活着的人们对于这些死去的鬼魂必须予以必要的尊崇。这种死者的鬼魂与生者一样也有生理与心理的各种需求,也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着生前的日子。正是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为丧葬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前提。
但是,从灵魂观念的产生发展到有意识地安葬死者,从而形成固定葬俗,还需要一个社会前提,这就是氏族制度的形成。氏族制度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体质和心智的进步,而且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辈分概念的新的血缘亲属关系。由此出发,人们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亲情观念。因此,人们在自己的亲人死亡之时所产生的悲痛、哀伤之情便大大增加了。为了能充分体现丧亲之痛,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敬重,减轻由于个别成员的死亡给氏族带来的打击和破坏,使生者更加亲密与团结,举行丧葬活动便成为一种最好的形式。
在我国,距今两万多年前处于母系社会早期的山顶洞人已经开始埋葬死者,并放置了适当的随葬品。他们将自己居住的山洞深处作为公共墓室,在死去的同伴的尸体上撤上红色的赤铁粉末和粉屑,并以石制工具和石珠、穿孔的兽牙等装饰品随葬,这是一种灵魂不死观念或原始宗教观念的生动体现。
葬法是指遗体安葬的方法。中国古代葬法种类很多,郭存亮在其《白事博览》中曾归纳了55种。采用哪种形式埋葬死者,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都有关系。只要其中某几种因素发生了变化,葬法就会改变;反之,如果这些因素变化不大,那么某种葬法则会一直延续下去。
土葬:这是我国自产生丧葬习俗以来最普遍、最标准的一种埋葬形式,其中包括汉代以前的华夏族、以后的汉族,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如匈奴、突颁、回纪、苗族等。土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0年前的山顶洞人。为什么我国多数民族都实行土葬呢?一种观点认为土葬与农业文明有关: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以农业为主,认为土地乃生命之本,“有地则生,无地则死”,于是产生了一种亲土、恋土、入土为安的意识。《易经》与明阳学派都将金、木、水、火、土视为构成天下万物的五种要素,其中“土”处于五行的中位,是天下万物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黄帝与汉代都自称是以土德王天下,都祟尚黄色,黄色即土色。土德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大地的包容性,大地乃万物与人类的母亲,因此人死之后埋入土个,就是使灵魂得到安息、达到永生的最好办法。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鬼”其本意为“归”,地下乃鬼魂的居所,中国古代推崇土葬正是这一观念的延续。
同时,土葬也是最有利于体现等级差别的丧葬形式。在高度重视等级区别的古代中国,统治者一无例外、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使土葬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最有影响的一种埋葬形式。
土葬可以分为几种,一是葬棺式,即将死者衣硷之后,装入棺材,再将棺材葬入地下的墓穴之中。一般百姓、臣子多采用这种葬法;二是将棺材放入地下的墓室之中,历代帝王陵墓多用此法;三是直埋,即将尸体直接埋人墓穴,不用棺材;四是火葬之后,将骨灰埋人地下
火葬:火葬是我国古代个别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埋葬方式。据《苟子·大略》篇记载,氏羌部落的战俘不怕绳捆索绑,却担心死后不被焚烧,可见其习惯是焚尸火葬。《墨子·节葬》篇记载,秦国西边仪渠国的人,亲人死了要聚柴薪而焚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火葬在西汉以前只存在于西北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中。汉代以后佛法传入中国,印度僧侣盛行的火葬之风也随之而来,影响了不少汉族民众。唐宋间已有人实行火葬,尤其盛行于地少人多、水位很浅的南方地区。但火葬后的骨灰仍以盒装掘墓埋葬。学术界分析火葬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火葬与不稳定的游牧生活有关;有的学者认为它反映了某些民族人死后乘火升天,走向光明的观念;也有的学者认为,古代之所以实行火葬,原因之一是当时战争频繁,官兵战死在异地他乡后,为了使死者回国安魂,遂将死者的尸体烧掉,而将其骨灰运回本国后再举行一定的葬礼。
水葬:这是我国古代存在于西藏及其邻近地区少数民族中的一种葬法。一种简单的做法是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奉行此种葬法的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深山大川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故而视江河为自己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