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水中的落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像水中的落花

第九讲中西文学艺术比较 第一节 美在意象与中国抒情传统 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接触相感时的波动”。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一、意象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意象:情景之间的关系,主客之间的关系。 我们试以《涉江采芙蓉》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来分析: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中国艺术对意象世界的经营体现出中国人体验人生的意味、表达情趣的独特方式。最能代表这一方式的乃是抒情诗和山水画。 宗白华:“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 例如元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体现出中国人对意象意趣的追求。 二、中国抒情传统 中国抒情传统由《诗经》和楚辞奠定。 我们试读王维的《送别》和顾城的《别》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诗言志”传统的形成。 比如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歌是以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情志。从周代就开始有献诗陈志的传统的开创。后来士大夫在宴飨场合里也赋诗言志、引诗言志。在《礼记》和《左传》都有记载。 故《诗大序》对此有总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1,抒情诗的形式。在极为有限的格局里描绘出诗人所思所感的全幅情景。如果语言文字不足以具体描绘,便借助象征、寄托(详后)的方法,或者尽量摆脱词藻装饰,省略对于事物的详尽描绘,转而追寻一刹那间的主观感受和灵光。如屈原的香草美人之喻,李商隐的无题诗。 2,诗歌的主题呈现。为了实现上述美感,抒情诗常常选用明月、落花、流水等鲜明的自然景物,主题常常为朋友聚散、旅途愁思等日常生活经验以内的主观情感。力求在平凡中见深刻、见意义。 用王夫之的话来说则是: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为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为大家者,无意之诗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 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不论早期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素朴、自然流露的歌谣体式,还是逐渐精致化的文人辞赋,它们无不诉说一种个我的情怀、一种自我的心灵对外在世界的观、感、思,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发掘。 如何看待中国诗歌中寄托?寄托显然为诗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即是作者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盘托出,而是借用一些意象曲折隐晦地加以表达,以求委婉迂回的艺术效果。 寄托整体上为一种间接表达作者意志的抒情方式。屈原的香草美人之喻,男子作闺音(《古诗十九首》和唐宋词)。我们试看朱庆馀的一首《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二节 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叙事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语言交际活动。它强调人与人之间意义的流通以及其表达方式。就流通来说,它有对故事内容的承载;就表达方式来说,它有对故事的讲述方式的展开。叙事始终生存在意义的流通以及其表达方式当中,并伴随着人与故事的关系的推衍揭示着世界真实的、可能的面目。 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理解。 一、史诗传统的形成 荷马史诗和《圣经》叙事的影响。 《伊利亚特》和《奥德塞》涉及到长达20年的故事时间。而《圣经》的叙事技巧也是很娴熟。这证明西方文学在源头上就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